【胡杨林社区-三木子-个人文章】
袁知县小甸村修桥记
□ 三木子
2025-03-10 06:15
收藏:0
回复:0
点击:222
袁知县小甸村修桥记
——袁了凡在宝坻系列小说之三十
一
今年的秋雨来得格外猛。袁了凡想出门,在门口止住了脚步。这瓢泼大雨实在是有些大,让他犹豫起来。他想,昨天晚上忙了大半夜,子时才冒雨回来,湿了的官服还没有干呢。何况今天雨天没事,不如给自己放假休息一天。
他站在屋檐下,望着庭前积水里打转的枯叶打愣。
这时,就听咣咣有人拍门,门一开,就见县丞王守拙打着散,怀中揣着包裹匆匆而来,官靴踏碎甬路水洼中的天光,啪啪作响。进了屋子,身上雨水淌了一地。
"大人请看,”王守拙掏出包裹,拿出一张舆图,“八门城小甸村三面环河,独村西通一路。"王县丞的手指划过舆图上密集的蓝线,"每逢汛期,西面桥梁漫水村子便成孤岛。前日里又有船翻在渡口,幸得渔家相救……怕是如今这雨已三天……"
话音未落,门外忽起喧哗。门房老赵头引着个浑身湿透的汉子闯进来,那人见了袁了凡忽然扑通一声跪地,蓑衣上的水珠在地砖上滚动。
"青天大老爷!"汉子额头重重磕在青砖上,"今早载着闺女去对岸抓药,筏子叫浪头打散了。要不是张伯的船来得快……"他哽咽着解下腰间鱼篓,十几尾银鳞鲫鱼在篓中扑腾,"求大人给小甸乡亲们指条活路。"
袁了凡忙扶起汉子时,注意到他虎口处层层叠叠的老茧。这些茧子会说话——那是撑了二十年竹篙的见证。
二
三日后,袁了凡带着工房典吏冒雨勘察小甸村地势,决定修路。浊浪拍打着他褪色的青缎官靴,远处芦苇荡里忽传来孩童清亮的歌谣:"七里难,八里易,小甸闺女嫁不出去……"随行的老船工脸色骤变,竹篙在礁石上撞出刺耳的刮擦声。
"大人当心!"老船工突然抓住袁了凡的衣袖,"二十年前陈知县就是在这……"他的话被惊雷劈碎在风里。雨幕中,袁了凡看见对岸土坡上有一座孤坟,坟前立着墓碑,碑文已被青苔吞噬大半。
袁了凡在地里掐了一只野花,放在了墓前。
三
刚进腊月,第一船青石运到了,全村老少挤在码头看热闹。袁了凡俯身搬起一块石板,石板的棱角划破指尖,血珠滴在青石上。他想起《禹贡》里大禹治水"随山刊木"的典故,说,怕是当年大禹治水也是流了许多血的。他恍然明白,治水也要以血为引,付出血的代价啊。
"大人,冰面承不住石料啊!"工头老周愁眉不展。袁了凡望着冰面若有所思,忽然指着远处冰橇:"何不效仿关外运木之法?"当夜,三十架包铁冰车在月光下的冰面穿行如梭,冰屑纷飞似碎琼乱玉。
四
次年端阳节,小甸新桥落成。众人皆请袁了凡提笔命名。袁了凡不肯,执意不过,只得在桥头处题了"广济"二个大字,并不署名。那日正午,年轻的后生叫做水生的,抱着刚满月的儿子过桥,襁褓中孩子耳朵上卡着朵野芍药花。忽听桥下传来扑通一声响,竟一条大鱼跳上岸来。他看到有千百条鱼儿正在逆流而上,欢快嬉戏呢。
……
五
秋分时节。袁了凡再次来到小甸村。见一位老石匠正在桥墩补刻石上花纹。青石上赫然现出"广济"二字,笔画间嵌着晶亮的石沙。
"这字是袁公亲题。"老石匠没有认出袁了凡,他专注于刻石,眼并未看袁了凡,手上的凿子在"济"字最后一点顿住,"那年端阳,这字还是袁大人用一支秃笔残墨写的呢。"袁了凡凑近细看,发现石缝里竟生着簇淡紫野菊,与周遭杂草截然不同,显得奇异。
河对岸有香烟缭绕。袁了凡循声度去,见柳荫深处隐着座灰瓦小祠,檐角铜铃锈成了碧色。推门而入的刹那,惊起梁间双燕,露出神龛前供奉的褪色蓑衣。蓑草间缠着半截丝绦,牌位上依稀能辨出"万历十七年霜降袁大人"等字样。
案头香炉积着三寸厚的香灰,最底层的灰烬里混着晒干的银鳞鲫鱼骨。袁了凡俯身欲拾,忽有穿堂风掠过,炉灰在光束中旋成一道虹桥,恰成窗外石桥倒影。梁上飘落一片泛黄纸笺,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袁公尝言,桥成之日,当用鱼骨为祭……"
一本《劝农书》摆在案上。忽有清风而至,书页哗啦啦翻到"占验篇"。袁了凡看到,一支夹在其中的野芍药干花轻轻颤动。
作者签名: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