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三木子-个人文章

袁知县不畏权势免贡银鱼记

三木子
2025-03-18 06:54   收藏:0 回复:0 点击:210

    袁知县不畏权势免贡银鱼记
  ——袁了凡在宝坻系列小说之三十八
  
  北风卷着碎雪掠过宝坻县衙的飞檐,打在大堂的南面窗户上,沙沙作响。袁了凡站起身,做了一套身心放松的养心功,他的后背稍稍有了汗意。他继续坐到案头,看到堆积如山的田赋账册,他想起幻余禅师“案牍纷纷,莫非妙境”的禅意。
  已是早春时候,天气就像猴子的脸,说变就变。距离他接任宝坻知县已过去半年有余,那些积案仍没有头绪,他的情绪烦躁得很。待他看到墙上自己新写的“登高望远”四个颜体大字时,做一套养心功,心情一下子平静了许多。
  "大人!"忽然衙役王二踉跄着推门而入,怀里抱着一只粗陶罐,放在案上。
  “慌什么?”袁了凡上前揭开陶罐盖子时,里面窜出来一股蒸腾的白雾,几尾干瘪的银鱼在盐渍中蜷缩成浅褐色斑块。
  “大人,您看,我们跑了七八天,也没有找到银鱼的影子。老百姓说,自打那年发大水,就再也没有过银鱼……”王二拿过桌子上的茶碗,咕咚咕咚将水喝了个饱,喘着粗气说,“不瞒您说,原来宝坻是有上等的银鱼,百姓年年纳贡。可如今,十来年了,再没有银鱼,谁知道啥原因!即使有也是要去百里外的海边趸来,如此也还是很少。大人没有来之前,几位大人都要想方设法将银鱼贡按历作成银子,分摊各户……百姓苦啊!”
  袁了凡霍然起身,官袍下摆扫落案头《宝坻县志》,泛黄的纸页记载着永乐年间"宝坻银鱼甲天下"一行小字。窗外传来孩童的哭喊:"妈!我冷……我饿……!"声浪裹挟着咸腥的海风扑进县衙。
  三日后,袁了凡踏着及踝的春雪来到北塘滩涂。老渔夫张老汉裹着补丁摞补丁的破旧棉衣,正用龟裂的手指在泥泞中刨挖海鲜。"大人您看,"他掀起一铲发黑的淤泥,"前些年这季节,滩底下的银鱼卵早该冒出白点了,可如今……。"
  暮色四合时,袁了凡在渔船工棚里摊开自带的干粮。灶台上的铁锅煮着稗米稀饭,几个蓬头垢面的妇人正用木勺争抢着稀粥。"官老爷要减租税?"满脸黥纹的渔妇突然开口,"上个月知县还带着税吏挨家挨户要银鱼钱呢!"袁了凡羞涩难当,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
  当夜,袁了凡提着灯笼独行在十里长堤上。海浪拍打着残破的防潮堤,远处渔火星星点点。他忽然驻足,望着月光下翻涌的浪涛喃喃自语:"天地万物皆有常理,岂能逆天而行?"
  次日上午,县衙大堂响起惊心动魄的对质。户房师爷颤抖着呈上二十年前的银鱼贡册,袁了凡则展开随身携带的《京东水利图》,“大人,河道改变了,天象变了,银鱼不再产卵,宝坻民税过重,大人不要忘了《皇明祖训》上说:"圣祖有言,'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今宝坻银鱼绝迹乃天灾,百姓困苦乃人祸!"
  县丞李文富跟在户部师爷身后,猛地拍案而起:"袁大人莫非要抗旨不遵?当年先帝下旨岁贡银鱼,岂能擅自废止?"
  "大人请看这份实录。"袁了凡取出密匣中的文书,那是他在工部旧档中寻得的记录——“嘉靖年间宝坻遭遇特大风暴潮,河道淤塞导致银鱼产卵场所损毁。”那最后一页,竟赫然盖着六部尚书的朱印。
  ……
  次年清明,宝坻县衙张贴出告示:自即日起废除银鱼岁贡,所有相关税赋尽数豁免。
  北塘滩涂上,第一批迁徙而来的候鸟掠过水面,渔民们开始撒下渔网。有渔民唱起民歌:
  “银鱼没了,了凡来了……”

作者签名: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原创[文.浮 世]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