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三木子-个人文章

郁达夫南洋遇害

三木子
2025-03-18 07:14   收藏:0 回复:0 点击:212

    郁达夫南洋遇害
  ——历史人物小说系列
  
  1941年圣诞夜的牛车水飘着雨丝,郁达夫站在佛牙寺的九层塔下。油印机吞吐着《星洲日报》最后一批社论,铅字在潮湿的空气里凝成青灰色的雾。"新加坡陷落矣!"副刊编辑举着火把冲进排字房,光影交错间,郁达夫看见墙上自己的旧照正与孙中山的画像重叠。
  
  他摸出贴身藏着的《离骚》,页脚处有王映霞用簪子刻的小字:"此身虽在,心系山河"。雨滴顺着瓦檐滴落在"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墨迹上,晕染成点点血痕。当宪兵的皮靴声由远及近时,他突然想起1927年在上海法租界寓所焚烧《沉沦》初版的那个夜晚,火焰比此刻的雨更灼热。
  
  橡胶林深处的木屋里,郁达夫用芭蕉叶包裹着发霉的面包屑喂养老鼠。某日整理旧物时,《庄子》书页间滑出一幅泛黄的《苏武牧羊图》。题诗"持节十九年,牛羊满天山"让他瞳孔骤缩——这竟与三个月前从香港寄来的匿名信中列出的汉奸名单完全吻合。窗外传来日本士兵的皮靴声,他颤抖着将画作塞进墙缝,指尖沾上了松脂的苦涩。
  
  1943年槟城的季风裹挟着血腥味。郁达夫在写给王映霞的信中蘸了朱砂:"此身早成牺牲品,但求速死以谢天下。"信纸背面却无意识勾勒出马来亚地图上的等高线,某处用眉笔圈出的坐标,竟与他在印尼巴厘岛听渔民哼唱的古老民谣暗合。当秘密警察搜查时,只看到一封"家书"和半幅未完成的《雨霖铃》词稿。
  
  1985年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的射灯下,《郁达夫手稿全集》的装裱师突然发现异常。在《故都的秋》手抄本夹层里,半张1945年的星洲日报剪报碎片若隐若现,头版标题被咖啡渍晕染成"文化汉奸审判大会",而副刊角落的铅笔批注显示,该期报纸原应刊登的郁达夫遗作《南洋吟草》不知所踪。
  

作者签名: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原创[文.浮 世]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