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吉林梅子-个人文章

再话古人离别

吉林梅子
2003-12-18 10:09   收藏:0 回复:3 点击:6029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似乎自古以来离别这件事就和伤感连在一起,其中也不乏有乐观向上之作,但甚少。且看“生离死别”一词,把离别看得和死一样难受,更有《楚词·九歌》中“悲莫悲兮生别离”,把离别当作人生最大的悲哀。
   纵观世间离别,大体可分为别友人、别家人、别情人、别故乡……
   别友人。唐代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此别就有向上的情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作者以其质朴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铺开了一幅东北边远地区的场景。天空是一望无际的云,遥遥千里,黄云厚重,把冬季的太阳遮得朦朦胧胧,只剩下一片落日的余辉,寒冷的风吹打着飞翔的大雁,雪花在飞飞扬扬的飘洒着。在这令人伤感的环境里,高适的笔下却陡然出现了一个明朗开阔的世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语道出路途虽悲凉迷茫,但凭着自己出色的天赋、学识、才干足以使任何人发现你、结交你、赏识你。高适是个重友情的人,一生所作大量赠别友人的诗,都充满了阳刚之气,如“莫怕征途远”“丈夫不作儿女别”等等。
   别家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是白居易在他乡做“客中度节”时思念家人的情景。第一句,在冬季驿站特殊的环境里,笼罩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次句“抱膝灯前影伴身”,一盏孤灯,微弱昏暗,一人对灯,一壁身影,寂然相伴。寥寥七个字,一种难以言传的孤独、凄清、冷寂之感跃然纸上。末两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思己,不说自己坐到深夜,却说家人“夜深坐”。把想家的情感表达得更委婉、更深挚。
   别情人。柳永的《雨霖铃》享有盛誉的送别词,描写了一份情人间难以割舍的离别情。开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阵骤雨过后,身在长亭,耳闻蝉声之凄凉,目睹黄昏之萧瑟,则离别双方心中的惆怅哀伤不言而喻。“挚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分手在即,不胜依依,心中涌出万千愁绪,化成无从说起的哽咽。泪眼相看,默默无语。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此际寸肠万绪,惨愁颜,断魂无语”。接下去“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对善感的人来说,秋季易生愁怅,更何况又逢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了别后的情景。现在如此,将来又如何呢?“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年复一年,彼此天各一方,时空阻隔,“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将离别的凄苦淋漓尽致宣泄而出,令人心灵震撼,难以自己。
   别故乡。月中沙漠思乡情,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第一句写了行军旅途之长,已到边陲;第二句写了离家的时间,不正面哀叹时间之久,却只说“见月两回圆”,勾起了对故乡的思恋,蕴藏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决人烟”四面除广阔平沙,只是一片寂寞,而这情景恰恰在月圆时发生,更有着一种离家之苦和思乡之情的巧妙结合。
   离别,体现了人生体验中最微妙复杂的情绪和感受,古人往往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承受着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着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着与友人、家人、情人、故乡离别的情感折磨。
   而今,人间仍少不了离别,可那离别或求学、或创业……,都充满了向上的激情,离别的方式也变得轻松愉快,冀离别与欢笑之中,人类的进步,通讯的发达,让那离愁别绪淡化在每一个电波之中,让所有暂别的人们同感一片天,同赏一轮月。让那绵绵的离别情变成一道点缀人间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2003年11月16日夜
   于家中书房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