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罗先德-个人文章】
我的十年铁窗(十六)猪棚里的生活
□ 罗先德
2004-02-02 22:32
收藏:0
回复:2
点击:5571
因为我这篇回忆录没有按照序时的次序写,而是围绕着每一个中心题目落笔,我以为,如此对于读者而言,便于有选择的阅读,也便于了解监狱中犯人真实的劳动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写我。
但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我这十年的梗概,在此略加陈述。1971年进入涔泹农场一大队一中队,农场为便于对犯人的管理,一年多以后又将我调入三大队一中队,这里“政治犯”较多,在此农业中队呆的时间最常。前五年,基本都是在最苦的环境中度过。后来出狱听得一位街邻颜昌富告知:他一次往涔泹农场三大队运送粮食时,向当时收货的队长打听我的下落。得知那队长说有我这个人时,便向那队长说了我很多好话,我才在后五年成为了犯人中的贵族,由单独劳动最后成为睡在监房外面饲养生猪的自由犯。在此借机向我的那位已经故去多年的街邻致以崇高的敬礼,感谢他使我这羸弱的生命得以在史无前例的浩劫中幸存下来。
依照上面的简介,我已经成为副业中队猪棚饲养员,我专门饲养母猪。由于我生就旺盛的求知欲,将那些母猪饲养得很好,不但产仔率高,且出栏小猪肥壮,人们都喜欢到我这里来调猪。
成为自由犯人以后,我的行动不受干涉。只要完成了本职工作,可以到其他大队去串门,可以与在农场中的就业犯人来往,甚至还可以混迹到农场场部看露天电影。
有一些诗稿就是那时候留下的,现录几首于下。
《吹箫》1978年夏作
月色箫声幽境,斗星寥阔无声。几家灯火远眺,千里知音同心。
注:夜,幽深,我孤身一人坐在猪棚外面对月吹箫,思念友人。我想象回到家乡,有了自由,我可以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可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让箫声诉说我的衷肠。
《夜游1》 1978年秋作
陌阡信步树傍依,秋月凉人露湿衣。遍地虫鸣无觅处,几星萤火草中移。
注:晚上在田间小道散步,心情尚好,赏秋天夜景有感而作。
《夜游2》 1979年作
天涯何处觅知音,野外芳郊无一人。我欲借云登天道,潇湘风雨夜深沉。
注:四人帮垮台已数年,上诉信件不知已经写过多少,可是春风难得到湖南。遇事好生忧的我,孤独一人,情绪低沉。
忆江南——梦家慈1979年作
狱中梦,梦里见家慈,老母病沉思逆子,秋去春来是几时,归日却迟迟。
泪后痕,痕迹湿衣襟,独处夜栏将线引,却无睡意夜三更,心绪也沉沉。
注:此时,我已成为自由犯在监房外面的猪棚里喂猪,晚上在思梦中惊醒,醒后于灯下补那件母亲曾经穿过的补丁棉袄时,因思念母亲而一任泪水湿衣。二十余年过去,此百丁衣我尚珍藏,以作留念。
虽然受家父影响一生好写诗词,但因古文不精,诗感不灵,难登大雅之堂。我尚有自知之明,故有很多不想发表,以免贻笑大方。
当时曾经写诗词投稿到中队黑板报。我写得不好,但有一位难友叫张××,据说原是湖南××书记的秘书。他任黑板报的主编,我经常向他请教。
他的诗词水平很高,对丈十分工整,我将我最欣赏的一首五言诗抄录于下:
《津市行》张××作
久傍涔河水,今上望江楼。香茗舒心醉,好景耀眼收。琳琅满闹市,飒爽赛风流。
宝藏开银井,钢臂锻铁牛。巍巍宏侨堡,滚滚小渡头。绿荫遮新岸,白浪载千舟。
莲湖惊睡鸭,稻海掠轻鸥。遍阅般般美,频消遍遍愁。但愧愆未赎,毋愁鬓先秋。
极目凭栏处,光灿照金瓯。
注:听说他回长后任一个杂志社的主编。
也就是1979年这年夏天的一个夜晚,看完《斯巴达克斯》这本名著的我,正准备上床睡觉,突然听得一声沉闷的巨响,那响声明显的来自地下。
就在这一瞬间,四周的一切摇晃着;就在这一瞬间,猪棚里所有的猪全部“轰”的一声从睡梦中惊醒爬立起来;就在这一瞬间,屋檐上的麻雀“刷”的一声从那麻雀窝里全部飞了出去。
我心中清醒地知道这是地震,但我的双腿不知为什么抬不起来而是保持原有的姿式。待这几秒钟的一瞬间过去,我才拔腿往猪棚外面跑。
跑到外面一看,那道矮墙上的砖头落下了几块在地,再望天空,一轮明月正向大地撒下温柔的光来。猪棚其他的犯人都还沉睡在梦中,一切都很平静,似乎刚才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事后在新闻媒体上得知,离我们尚有百余里之遥的常德地区才是地震中心,震级为3.5级。我刚才所经历的不过是地震的余波。
大队在一年前就按照地震预测机关提供的信息作了预防地震的准备,久而久之,丝毫不见动静,犯人们就再也没有睡在防震棚里。没有想到喜欢熬夜的我却亲身经历了从未经历过的地震。
再说白天有闲暇之余,我喜欢到附近的称之为“园牧队”一个劳改大队中的猪棚里串门,因为系同行,可以互相学习。在那里,我认识了来自家乡的基督教会的一位邓姓牧师,他也是对文革不满的政治犯。因为他的特殊职业,没有放到苦役中队里服刑,而是在那里饲养白老鼠。他对上帝很是虔诚,向我宣传基督教义。
他说:这世界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这大自然的规律是谁制定的?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万能的上帝造就的。我们到这人世上来不过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的一生在这世俗中会犯下很多的罪恶,我们要向上帝忏悔。我们都是上帝的儿女,我们最后都要到上帝的天堂那里去的。
后来他得到平反,文革中被没收的长沙市基督教会的财产都得到归还,他还是担任教会的牧师。
在这期间,认识曾经是国家级围棋裁判的高级知识分子王××,我在第七章里提到过他。
我们的认识是因为我有一次无意中对别人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凡是贫穷的人,他的快乐的源泉越是丰富。凡是富有的人,他的快乐的源泉越是接近枯竭。”被他听到了,特意望了我一眼说:“你适合打桥牌,因为你的思维能力很强。”
这位不愧为讲师的王××,为人十分谦和,最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他是国家级围棋裁判,象棋水平当然在那里无人可以和他匹敌。有许多自认为是高手的人找他下棋,他也从来就不摆架子,但和别人下时有个规矩,那就是他下盲棋,对手下明棋,可就是没有人能赢他的棋。他平易近人的程度我略举一例:
一次我还没有到猪棚当饲养员的时候,在出工的路上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竟然想找他下一盘盲棋,他答应了,两人边走边念盲棋语,还只有几步棋,他说:“要小心啦,你会丢一只车。”我很仔细地在脑海中览阅着我的棋谱,实在看不到我会丢车的危险,我哪里还敢和他继续战斗?
一般,他喜欢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交谈。有一次,一位大学生将一个趣味数学题要他解答,那题目是这样:有11个铅球,他们的体积和外观相同,但其中有一个铅球重量不一样,用天平称三次,找出那个铅球。
在场的人都在认真的思考,都想表现出自己的智慧。善于思考问题的他在自言自语地作各种假设,不一会儿,将答案解了出来。
后来一段时间队长要他担任了中队卫生员,就是那种专职打扫监房卫生和给工地上服苦役的犯人送开水的美差事。
上面章节里谈到湖南大学的讲师席永言被毙后埋在“羊车拐”那个大堤内侧的地方。我们一次在修大堤的时候,他弓起腰吃力地挑着一担开水给我们送来,途经“羊车拐”,他将水桶放下休息,用水瓢将水代酒洒在那些冤魂野鬼的坟堆前,用低沉哽咽地声音说道:“喝口水吧,安息吧。”然后情不自禁地吟起一首唐朝诗人陈陶的名诗陇西行中的诗句: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中央开始进行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后不久,他就回到了北京。听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他的女儿一举成为全国高考成绩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