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雪上加霜-个人文章】
写在春暖花开前
□ 雪上加霜
2004-02-10 16:14
收藏:2
回复:16
点击:5739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泰戈尔《飞鸟集》
对于树木来说,春天是最好的时节。我们一直倚靠的胡杨,开始伸展出一些新的枝桠。如果你细心发现,每个人的文集和日记都有了收藏的链接,可以直接抵达好友的思想领域;聊斋里每天有些固定的人群,说着生活的琐碎,快乐无比;豆花村的特区开设了,他们说这是个温情的村子,欢迎大家穿着拖鞋去开大会。
我们就像是一只栖息在林中的小鸟,早上飞翔歌唱,晚上闭上眼睛休息,眷恋着这样虚无的小窝。乐此不疲。
然而,无论多么舒适,这也只是个虚拟的空间。如果你看了一本描述美好家园的书,来这里构筑那里所谓的理想世界,将会屡遭挫败。中午十二点,女孩们在日记里写道:我是一个美丽的公主,身边开满了红色的玫瑰,风夹杂着甜橙的香味,一个骑着白色马儿的帅气王子向我奔过来,深情款款。突然,你妈妈无声无息地站在背后大喊一句:快去吃饭啦,傻丫头!一切“砰”的一下又回到现实中。梦境粉碎。
也许描述有点夸张,但是不可否认,大部分时候,我们生活在很物质的世界。刷牙、洗脸、上班、吃饭、看电视,还需要一张可以安枕无忧的床,一台连着虚拟空间的PC。小孩子因为被父母管制着,开学了得乖乖远离网络背上书包穿上规矩的校服去上课。四五十岁的叔叔伯伯因为工作家庭等杂务缠身没有太多时间沉浸网络。要命的就是我们这群二三十岁的孩子,正摆脱控制又包袱轻弱,把许多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思想、情感、友谊,甚至血浓于水的亲情都沉浸在这个空间中,无法自拔。
这就像看书一样,有时候不是你把书里的东西带到现实,而是现实的东西被带到了书里。记得有段时间迷上了村上春树与杜拉斯的文字,就一直抱着那样的书看到天亮。大概三天后,感觉到自己的生活状态非常糟糕,即便是身边充满微笑的脸孔,也觉得生命颓废无常。尤其怀念的竟然是《挪威的森林》里住精神病院的直子与玲子简单地生活和对话,隔绝尘世。
第四天,在阳光下走了走,阴霾的东西被温暖蒸发着,突然觉得自己这样的颓废和沉浸是不需要的,那个世界属于村上的脑袋,而我们只是站在外头旁观,脚踏在一种属于自己的现实泥土上,应该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反正我最终要的不是颓废和分裂。于是,把书丢进了抽屉,看几本时尚杂志及梁实秋的生活小散文,如释重负。
有位长者曾告诉我:佛语中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重点并不在屠刀不在成佛,而是在于,“放下”。
那堆原本以为是生命中最顽固不可缺少的东西,比如理想世界、比如书本、比如情感、比如网络,其实是可以“放下”的。只要你觉得它们对你现在的生活造成千疮百孔的影响,影响到你的家庭和睦或者生活状态,最终影响到你的快乐和健康,那么就必须选择回到原来最基本的状态,重新开始。
去云南的那些日子,我由每日坐着写字的姿态突然换成一种行走的姿态。每到一个古城,看到“网吧”二字,就两眼发光,犹如找到一个可以把连日的思绪整理成文的宣泄点。然而行走的疲惫很快代替了写字的兴奋,让人逐渐淡忘日记和文章,逐渐喜欢起与人说话与摄影。那时候人是能忘记许多事情的,甚至忘记此前正在经历的伤痛。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是现实的,它不是哲学所构造的抽象世界,亦非佛家所云之净土,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张扬着在眼前,贫穷的孩子让我们懂得珍惜现在的富有,富有的忙碌让我们珍惜现在的悠闲。反正怎么样,你都能在对比中努力找寻安慰生命的幸福点。
今天看戴军主持的《情感方程式》,话题是“单亲家庭”。有个女孩子哽咽地说:我恨我的父亲,因为他让我的妈妈如此辛苦。可是感情专家问她:这已经是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直视这个问题,并把他想象成自己可以接受的状态而不是令自己更难受。那孩子想了想,毕竟还是说了这样的话:我恨他,正是因为我爱他。感情专家于是欣慰地说:对的,以后你恨你父亲的时候,就请想想这句话,因为你还爱他。
这样也许也就不太恨了。
雪并不是一个非常理智的孩子,有时候任性有时候肆意有时候极喜极悲,可是雪依旧拼命写点什么来让那些跟我一起看了太阳去还没看群星的孩子共勉。我们走着许多路,它们都是弯曲坎坷的,必要时候得转个小弯,才能暂时告别炎热的太阳看一会儿满天清凉的星星。
如果感到无法自拔或者心情非常糟糕时,请你不要自己默默承受着咽下一大碗苦水,或者告诉身边的人,或者出去走一走,或者放下你所执迷的东西,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释放点。无论怎样,请一起守侯春暖花开。
作者签名: Kent Nerburn:Great joys make us love the world. Great sadnesses make us understand the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