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新戏子-个人文章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转]

新戏子
2004-02-20 11:13   收藏:0 回复:1 点击:4978

    法律咨询>诡辩论http://www.roveprince.com/)
  
  >
  每一个到桂林旅游的人,都不会放过到漓江观赏旖旎风光的机会。但如果当你踏上游船的瞬间,有人告诉你:“你踏进的已不是漓江,漓江已经变了。”你一定会说此人神经可能有什么毛病。然而,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诡辨家克拉底鲁就曾经说过:“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学过一点哲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希腊有位著名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奠基人,他叫赫拉克利物。他以主张“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哲学观点而闻名于世。他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第一句名言是说,河水在不断地流淌,变化,当你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过去的水已经流走,你遇到的是全新的水。这无疑是对唯物辩证法“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的观点的朴素表达。
  
  赫拉克利物有个学生克拉底鲁,是古希腊最早,的诡辩派代表人物。他将老师的上述观点推向极端,说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且“连一次也不能”。克拉底鲁认为,一切都变化不居,瞬息即逝,因此,对任何事物都不能作出判断,都无法说出它是什么。如果我们问他:“这是漓江吗?”他一定回答:“不,我无法说它是什么,因为当我说的时候它就变了。”于是,“这位克拉底鲁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歪曲成了诡辩。”
  
  克拉底鲁的观点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诡辩。相对主义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的稳定性,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统一的。它一方面承认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暂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一方面又指出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离开了静止,运动就找不到规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我们就不知道什么在运动,这就必然导致不可知论。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而言静止的一面。现代科学表明,有的基本粒子就是这个基本粒子,它没有变成别的东西,我们就可以认识它、研究它,承认它的存在,承认它的静止。否则的话,事物只是在不停地动,以至于无法知道是什么在动(当你说什么在动时它就变了),那还凭什么搞科学研究?我们只好“听天由命”了。
  
  明白了以上道理,我们再来分析他们师生关于河流的不同意见。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如果按字面理解也存在问题。因为一条河流只要它未被大海吞没,未隆生一座高山,即未发生质变,那它就仍然是这条河流,人当然可两次、三次、百次地踏进。不过,赫拉克利物的意思不在这里,他是在强调河水(不是强调河的位置、走向等)发生了变化,第二次的河水已不是第一次的河水了(相比较而言,他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句名言要好些,因为它承认第二天的太阳仍然是太阳,只不过发生了变化)。克拉底鲁则不同了,他说“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即你说它是这股河水时就已经不是这股河水了,完全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所以,两者有质的区别。
  
  从逻辑上看,如果克拉底鲁的那句话是从赫拉克利特的话中直接推来的,那就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推不出”亦称“不能推出”,就是说在论述中论据和论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逻辑错误,当然也是违反“充足理由律”的。“充足理由律”要求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理由。而克拉底鲁却没有这种充足理由,也就是说和赫拉克利特的话没有必然联系的蕴涵关系。
  
  (自:流浪王子>法律咨询>诡辩论http://www.roveprince.com/)
  
  
转载[别推荐]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