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阳光之水-个人文章】
蒋国华眼里的“教育信息化”[转载]
□ 阳光之水
2004-03-10 13:10
收藏:0
回复:0
点击:4624
编者按:面对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市场,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到:目前信息化建设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信息化程度远未成熟。并不是高投入就一定有高回报……
近年来,教育信息市场可谓是发展迅速,教育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教育信息化亦成了教育行业的一个高频词,被大大小小的媒体反复地提起。
眼近年底,我们走访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蒋国华,让我们听听教育学家眼里的“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什么样?
一、东西部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有消息称:近几年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教育行业将会首次出现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那么出现“增长速度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蒋国华教授这样分析:“我并没有觉得下滑,只能说是硬件基础建设投入方面正在走向一个平台期,因为在目前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学校里,那里的硬件基础设备已经初步建成,但是软件建设及应用方面比较弱一些。实际上,我们要对所谓的“下滑”应该有个正确的看法,任何社会经济事物的发生,都不会永远保持指数增长的态势,有起伏,有曲折,这很正常,教育也不例外。”
虽然国家对教育方面投入很大,但是还远远不够,尤其是落后的西部地区。当前东西部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差距很大——发达地区现正致力于教育信息化的锦上添花,而落后地区还在为基本的基础建设而奋斗。另外,在发达地区虽然不少学校已建立起了校园网,实现了“校校通”,但是对校园网的应用很成问题。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硬件设备完备,软件建设薄弱。此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远远不够,也根本没有发挥出网络的诸般功能,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达到很好的协同与应用。
二、教育信息化:高投入未必会有高回报
由于国家的大力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智地看到:教育信息化远未成熟,应该记住并不是高投入就一定有高回报。
目前,在硬件建设方面:只是发达地区、城市以及发达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建立起了校园网,而中西部地区弱一些,还在开展硬件设备建设。在软件建设方面:绝大部分地区仅仅把教育信息化用在了教学“课件”当中,只是把课堂搬到了屏幕上,一般学校的老师除了做课件,做PPT之外,其他的应用就很少了。而且除了课件,别的教学信息资源都没有调动,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没有吸引学生投入到应用中来。在教育信息化中,教学信息资源整合很重要,但目前教学资源似乎只有对高校有用。其实,网络建设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们参与进来,让学生变成既是参与者,创造者,又是管理者。
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来看,当前仍然存在着校园信息化重复建设、教育设备选购难和信息化方案抉择难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都成为影响未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范、稳定、高速发展的不利因素。
三、教育信息化当中的“网络妖魔化”现象
网络,不管我们把它当作一个媒体也好,当作一个信息交流工具也好,正在对我们人类生活的全面渗透,这是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然而在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当中,有些人过多地强调了电脑和网络的负面作用,造成了“网络妖魔化”现象。所谓的“网络妖魔化”,是指对电脑游戏和网上“黄毒”的过分紧张。“网络妖魔化”现象直接导致了对儿童使用电脑和网络的诸多限制。现今我国中小生对电脑、对网络应用的水平是很低的,在发达国家,不断会爆出“少年黑客”和“电脑神童”之类的新闻,而在我国1.4亿小学生,6000多万初中学生中,竟没有出现过一个像样的乃至震惊世界的黑客,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悲哀。
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劳凯声教授做了一项调查。在对北京6个城区4000名左右学生的抽样结果显示,50%多的初高中生是在家上网,到网吧上网的只有17%。值得注意的是,80%多的被调查学生家中有电脑,但是其中47%的家长并不会使用。劳凯声教授说,在社会大变迁的时代,文化上的代际冲突经常令人忧虑。
这与蒋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蒋教授认为:网络、数字技术和人类社会任何科技的发展一样,都有两重性。我们不能总是怕网络带给孩子坏的东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其中最弱的环节就是:学生对网络及信息化的应用。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今后网络的应用必定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的现象,如同电的应用已成为我们当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一样。总之,网络的应用是为学生服务的,让孩子们变成网络的管理者,成为网络的主人。
四、教育是否也要走产业化的道路?
我们都知道:当前几乎所有的教育信息化经费都来源于国家的投入,假如:今后国家不再对教育进行了投入,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是北京大学的赵国栋博士在“第三届中国数字化教育高峰论坛会”上提出的。
早在两年前,蒋国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过:“教育是产业,产业就是市场。”他提出我国教育要走产业化的道路。蒋国华教授说,教育产业发展已呈现全球化趋势。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到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从俄罗斯到北欧诸福利国家,一场把教育按产业运作的改革已经或正在悄然兴起。
对于教育市场化,蒋教授的理由是:由国家大包大揽的现代教育体系首先是在西方工作国家建立起的,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于是,国家(经济)理论及政策很长时间以来都将教育视为一种公共事业;在这种国家投资的经济基础上构筑起来的现代体系及观念所关注的也一直是这种国这教育福利分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而对教育内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是不予承认就是视而不见;而作为国民,多少年来也是早已习惯于将接受教育与其说作为一种义务,倒不如说是一种免费享受的权利。但今天从全世界范围看,现代教育体制已经走到十字路口。各国相继从凯恩斯模式中急速跳出来,而把市场看作组织现代社会包括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包括工业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教育,已经或正在实施由公共服务品向市场购买产品的转变。这就是教育市场化的趋势。这里,必须声明和强调的是,提出教育市场化决不是要削弱国家教育责任与投资,恰恰相反,至少在我国来说,这种投资总额还要逐年增长,直至达到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最后,当问及今后教育信息化的热点时:蒋教授指出:今后教育信息化的热点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扩张和IT技术功能的扩张。所谓扩张,指的是教育信息化将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对传统教育进行革命性的改造。
无论承认与否,眼下红红火火的教育信息市场存在着许多问题,今后我国的教育事业是不是要走产业化之路以及怎样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等等,已是近在咫尺,刻不容缓。作为教育企业如何把握好教育市场风向,把握机遇,如何从中获得利益,那还要多听听来自教育行业专家的分析。
信息来源:慧聪教育商务网 贺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