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星星海-个人文章

再说诸葛亮

星星海
2004-03-15 00:16   收藏:2 回复:20 点击:5545

   
  
   国人大多以为儒家传统文化,总是强调谦逊而压抑个性张扬。其实也不尽然,上至士大夫等达官显贵,下至庶民,其自负者甚多。如李元霸自恃力大,恨地无环天无柄,否则可拔地举天,又如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诸葛亮自比管、乐的话,并非孔明亲自向刘备说的,而是徐庶和司马徽向刘备介绍诸葛亮时转告的(徐庶:“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司马徽:孔明“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孔明自比管、乐,显然还算是比较谦逊的,因为另据徐庶说:“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司马氏也介绍说:“以吾观之,不当比此(管、乐)二人;我欲另以二人比之。”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正因司马氏吹了这天大牛皮,才引来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关于“三顾茅庐”,人们大多从礼贤下士、求才若渴这方面去看。而另据我看来,又是诸葛亮巧计安排、推脱不出、自重身份的一件杰作。
   据孔明的行为,他平时一直在观察和掌握着政治气候和军事形势,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所以,在和刘备见面后,才能侃侃而谈,纵论天下大势,又能出具“西川五十四州之图”,提出具体谋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没有人愿意费时费力去学什么的“屠龙之技”。孔明对“国内形势”的分析和研究,也不会只是一种兴趣或爱好,而应该是随时准备出仕的。可见孔明的隐居,并非真隐,而只是“待时”而已。对于未出茅庐而已知天下三分的孔明来说,就是在等刘备的到来。
   刘备这么大个人物来到新野,孔明不会不知道的。那么为什么刘备到后,孔明不及时“毛遂自荐”呢?就只能是因为怕自降身份,不被重用啊。
   按理说,孔明这只“卧龙”既然“待时而飞”,那么,当徐庶向孔明告知了他荐举孔明的事后,孔明应该是经常等候在家中的,似乎没有太多的理由多次外出,而让刘备几次扑空。更有趣的是,刘备并不是每次“扑空”毫无收获,总是在“扑空”时得到更多的关于孔明的“信息”。
   刘备第一次寻访孔明,是在司马氏向刘备荐举孔明后的第二天,那么孔明不在,也还勉强说得过去。这一次,刘备是从田间农夫所唱之歌中得到信息的。那歌词是:“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这首歌含着隐居的意思,有趣的是,孔明自称“高眠卧不足”,却叫农夫在田间传唱,又偏偏唱给刘备听到了。
   刘备三人回到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于是,刘备再访孔明。刘备第一次访孔明不遇时,就“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又有探子探听到孔明已回,谁知却又扑了个空。想来那童子在孔明回来后不会不告诉关于刘备第一次来访的事,想来刘备的探子也不会窝囊到连孔明在不在家也探听不清楚,然而奇怪的是孔明却又出游去了。刘备这次也得到了一些信息,就是石广元、孟公威二人对唱之歌,歌词甚长,不再引述,俱是“政治歌曲”。而在孔明之宅,诸葛均“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明确唱出“以待天时”之意。
   第二次寻访时,刘备特向孔明留书一封。然而由“隆冬”到“新春”,孔明见书后还是迟迟不来,于是就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这次刘备学“乖”了,他把前二次的“不遇”看成是运气不好,所以特“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俗话说,事不过三,也许是“沐浴斋戒”的原故,这次终于见到孔明了。不过,见面也甚费周折,也很有趣:离草庐不到半里的地方遇上诸葛均,诸葛均却不引见,“飘然而去”。到了家里,巧的是孔明正在睡觉。那童子听了刘备“且休通报”的话,就竟然也不通报,任由刘备在阶下、关张二人在院首站着等,也不看个坐。想来张飞的声音不是细声细气的吧,然而当“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的时候,这大声嚷嚷竟也没有吵醒孔明,真不知睡得多沉!一个时辰后,孔明才醒,眼睛一睁开,就吟了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这真是个奇怪的习惯!然后才叱童子说“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在向刘备展示了雄才大略,刘备“拜请”孔明出山时,却又推辞说:“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在看到“玄德泣...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后,“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孔明在未出草庐时就已经知道“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然而他把所肩负的重任未免看得太轻了些,或者是他过于自负了些,因为他在离开家门的时候,向其弟说:“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竟然早早打算轻而易举地“功成身退”了。
   对于智计百出的孔明来说,安排这样一出戏,让刘备“三顾茅庐”,一方面考察其诚意,又让刘备三次听到住所附近农夫和朋友的“政治高论”,以衬托出孔明的志向与学问,自重身价,以便在跟随刘备后立即取得莫大的信任,以便大展宏图,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对于雄才大略的孔明来说,让刘备“三顾茅庐”,正是其自负的表现。他的确是有自负资格的。然而,现在那么多人从“自负”到“自大”和“刚愎”“傲慢”,经常性的“表扬与自我表扬”,又有什么“自大”的资格呢?
  
  

作者签名:
醉眼观星海,蓝天看浮云......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