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不亦乐乎-个人文章】
有一个小村庄
□ 不亦乐乎
2004-03-15 19:59
收藏:0
回复:1
点击:789
有一个小村庄
从华山峪口出来的一条小河,向西北流去,没走多远,又掉头朝北了。大约走了四五里,遇到一片高大的土崖,只好拐弯流向东北方向。随着洪水的冲刷,河道越来越低,土崖也就显得愈来愈高。在明朝,也许就在嘉靖年间关中大地震后,有一家姓孟的四兄弟来到华阴,其中三个兄弟来到这里安了家,就把村子取名“洪崖村”。
华山河由村南流到村东,与源于黄甫峪的长涧河汇合,一同向北流入渭河。中间还有一来自牛心峪的季节性河流——耩槽河也在此合流。
北魏的长城沿华山河到洪崖村位置后,就一直向北至韩城。洪崖村这个地方,历史上西一半属秦国,东一半属魏国。现在,洪崖村北面靠近城南村的地方,还保留了一段遗址,已经被列为文物保护起来了。
洪崖村这个地方,位置优越。东、南临 河,西、北是平原。站在村东门口,南望可见华岳东、西、北三峰,古人曾在东门上方题“三峰在望”四字,十分贴切。
洪崖村这个地方,得天独厚。华山、长涧两条河,平常在上游都是暗河,临近洪崖村时都流出了地面。这样,村东湿地草木繁茂,有大片芦苇地、杨柳林、稻田、鱼塘,有一点南国景象。其他三面,则种植北方作物如小麦、玉米、棉花等,还有一片接一片的桃林。
春天,是洪崖村最美的季节。草木复苏了,麦苗长起来了,到处都是绿茵茵的。紧接着桃李花儿也就开了,湛蓝的天空,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黄色的油菜花,绿色的麦苗和树木,互相映衬,那是多麽醉人的景色!倘样在潺潺的流水旁,穿过那芬芳的桃李林,漫步在田间小路上,男人们在田间除草,妇女在河边洗衣,儿童在路边嬉戏。这些,和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有什么两样!
夏秋二季,是一年里最忙的季节。这一段时间里,人们要收获桃李,小麦,又要播种玉米,进行田间管理。直到十月,收了玉米,又种完麦子才算歇了一口气。孩子们在这期间可玩了个高兴。下河捞鱼摸虾,翻开石头找螃蟹是他们的拿手戏。遇到洪水过后,便到漩出的潭里游泳。要不然,便大家动手用石头把河水堵起来,再把上游的石头和沙子弄走,就成了人工游泳池。这些活儿都是大孩子指挥小孩子来干的。他们最多会个“狗刨式”,人们叫做打“乱咕咚”。就是两手向前刨,两脚在后头乱扑腾。游的时间长了,个个冻得嘴唇发紫,混身哆嗦,便到河滩上拿个被太阳晒得发烫的石头放在肚脐眼上。虽然可笑,乐在其中。
到了冬天,便是农闲季节。一些青壮年到南山烧木碳,小孩子坐在炕上盼着下雪,盼着过年,盼着穿新衣服,盼着放鞭炮。村里 的业余剧团也开始排练。每到夜晚,村子东头便秦声嘹亮,鼓乐声不断。每年正月初一给邻里拜年,初二走亲戚,初三到初五村里剧团演三天三夜的戏。
洪崖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孔孟的儒教文化,世世代代影响着这里的人。村外西北角还修有“孟子庙”。读书习礼,耕读传家自不用说。他们还遵循着孔(子)、孟(子)、曾(子)、颜(回)不分的传统。取名的第一个字都是按辈份定的。据说这是历代皇上钦赐的,现在流传于世的共有六十个字,孔孟曾颜四姓都是一样的。这样严格的辈份有时也带来不方便,年龄小的人见到比自己小几辈而年长的人,不好直呼其名,只好称其为某某“哥”。近代,这个村出了许多教书人,华阴有名的“乐育小学”,“云台中学”都是该村的文化人参与创办的。所以,洪崖村在当地被誉为“文化村”。
说洪崖村严守传统,也有例外。通常衙门、庙门都是向南,戏楼则是朝北。洪崖村西门外的戏楼却是朝南,还起名曰“望岳楼”,后人对此也不甚明了。
本世纪六十年代起,洪崖村常常被误写为“红崖村”。到了七十年代,则更发展成为“红岩村”,似乎有了革命的味道。殊不知,在陕西话里,“崖”和“岩”都读“nai”,在普通话里,“崖”读“ya”而“岩”读“ yan”。追溯历史渊源,正确的名字还应是“洪崖村”。
我就是从洪崖村出来的人,我是“广”字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