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人淡如菊-个人文章

风情广州(一)沙河粉村的沙河粉

人淡如菊
2004-03-25 18:00   收藏:0 回复:14 点击:2836

   
  看李碧华的书,选了一本《水云散发》,喜欢这书名字,看下来才知道整本书是说吃的,我从来对吃没啥心得也不喜欢研究,吃对于我来说,只要不是我不爱吃的能填饱肚子就行。初看时想:我这又浪费了一本买书钱。丢在床头的《水云散发》随意间让我翻看了大部分,“吃”在李碧华的文字里,即使是一只小笼包也能悟出许多人生道理。我开始留意身边的“吃”,渐渐也开始懂得吃里的乾坤,我依然不是“食”家,随性的生活习惯让我始终不会对嘴边的食物有过多的挑剔。
  
  广州康王路有一家“沙河粉村”,一共三层楼面,第三层是露天的场所。朋友说起这家沙河粉村时,是带着神秘的语气来说的:我知道那儿有一家很不错的吃店。我经常在外面吃饭,要求是夏天有空调干净卫生能坐得舒服就行,当然还不能太贵,所以经常周末同朋友东奔西走地找吃,知道哪儿好吃又不贵我们就当成是秘密情报了。康王路离我家不远,所以这情报变得更加神秘和有价值。
  
  第一次去沙河粉村,是由朋友引领去的,就在马路边很容易找,午饭时间还需等位,马路边靠窗的位置是一墙的落地玻璃。我倚窗而坐,那天是阳光明媚的周日,有暖暖的阳光落在肩头,可能是属于刚开不久的食店,崭新的装修,玻璃明亮,盛茶的瓷杯和瓷壶都给人晶莹透亮的感觉。一坐下我就对朋友说:不错。
  
  看菜牌研究价格,我对吃没啥研究,但对吃的价格是需要坐下后第一时间去研究的。全部是粥粉面,没有米饭,菜牌上还有一段文字,是典故,大致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在广州沙河镇开了一家粉店,有一天一个象乞丐的老人路过,夫妻见老人可怜,就让老人在店里吃粉,以后老人经常来这里吃粉,夫妻并没有收老人的粉钱,后来老人在夫妻的店里做了一碗粉给夫妻吃,夫妻吃后大吃一惊,原来老人是皇府御厨。后来夫妻学会了老人做粉的手艺,一直在沙河镇流传至今,这就是以前为何广州沙河镇的沙河粉比其他地方的沙河粉好吃的典故。好吃的沙河粉,爽滑不腻,粉条厚薄均匀,据说如此爽滑的沙河粉是渗了白云山上的泉水制成。
  
  小时候在沙河饭店吃过几次饭,记得也吃过沙河粉,但小时候并不知道那儿的沙河粉是一道名菜,所以就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天我正真用心地尝了一下这道沙河粉,我点了一份汤粉,再要了一份炒沙河粉,菜牌上沙河粉的做法有很多,除了汤粉、炒粉还有捞粉、各种颜色沙河粉等的吃法。这儿的沙河粉确实与其他地方的沙河粉不一样,吃到嘴里又滑又爽,咬下去感觉粉条那份清爽脆生生的,炒的沙河粉看上去铺着油火,但吃进嘴里并不油腻,感觉就一个字---“爽”。
  
  第二次去沙河粉村,也是午饭时间,我们找了第三层楼的位置落座,这一层是露天的,平台上撑着数个大的太阳伞,伞上有几棵大树挡下了树荫,清风徐徐,桌上会不时掉下几片小树叶。这次要的是捞的汤粉和一个炒沙河粉,因为对上一次那份油而不腻的的炒粉念念不忘。捞的汤粉是粉和上汤分开上的,然后自己把粉和汤加到一起,或者把沙河粉夹起放进汤里吃,上汤很美味,加上出色的沙河粉,是一道比较有特色的搭配呢。
  
  正餐时我比较喜欢以米饭为主,但这儿的沙河粉不止一次地吸引我,让我在正餐时放弃了米饭直奔这儿。喜欢第三层的露天天台,太阳伞和树荫,在不是盛夏的时候,在这儿吃爽口的沙河粉,听着马路上轰轰的车流,依然惬意。
  
  此文,送给自己3月25日生日
  愿写意依旧。
  
  2004/3/25
  
  

作者签名:
诗有字,酒无痕,月西沉,梦归何处,秋雨春风,紫陌红尘。

原创[文.浮生杂记]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