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后土豆时代-个人文章】
“奶粉事件”系列3:经销商“利益熏心”的土壤是什么?
□ 后土豆时代
2004-05-09 11:40
收藏:0
回复:1
点击:4907
为了5-6元的“利”,完全不顾自己的“心”。利益驱动下,这些经销商们把一袋袋的“杀人奶粉”卖到孩子嘴里。
经销商“利益熏心”了,但只要心被熏后就能赚没良心的钱吗?一朵花生的再好,也需要适合它生长的土壤。问题的关键也就来了,因为我们的行业给他们提供了生存空间。
土壤一:奶粉品牌的混、乱、杂、多。
据工商人士透露,劣质奶粉生产商一般喜好仿冒黑龙江、内蒙古等产奶盛地的奶粉,因为黑龙江、内蒙古奶粉品牌众多,劣质奶粉厂商很容易混杂其中,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土壤二:渠道的不规范。
农村第一线的食品经销商,他们的法律意识很淡薄,在商人至关无上的“求利”思想影响下,个别人忘掉了更为崇尚的社会责任使命,有意识、无意识,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批发市场的便捷通道成为了伪劣产品的帮凶,在坑害消费者的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经商前途。
土壤三:消费者的低素质。
对于安徽阜阳的奶粉消费者大部分都是农民。农民自身的封闭性和维权意识淡薄,也给不法经销商和厂商提供了生存空间。在阜阳市区调查时发现,市民多少知道劣质奶粉害人的事。可在农村,相当多的农民表示根本不了解已经屡屡发生的惨祸。而在已经发生的上百例“奶粉杀手“事件中,真正去工商部门投诉的家长也少之又少。当地工商局申诉举报中心“12315”副主任陈玉峰说,到目前为止,他们才接到四五个家长的投诉。
土壤四:制度的不完善。
据介绍,阜阳市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奶粉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求奶粉产品进入市场销售之前,经营者主动提供正规进货手续和质检报告,审查合格后再准予销售,变事后打击为事先防范。但是,对于一些搞游击战术的推销商和经销商,工商局有关领导都表示无能为力。而且,阜阳实行市场准入制,并不妨碍劣质奶粉流入其他农村市场。
作者签名: 年未六十,貌似六十,心态逾六十。
心智呢?时而六十,时而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