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空灵飘逸-个人文章

杜甫草堂。

空灵飘逸
2003-03-10 21:36   收藏:2 回复:2 点击:6234

     朋友也写过一篇《杜甫草堂》。那一次我们一起去成都,又一起去的草堂。朋友的那篇文章我看了,自然会生出许多共鸣。光阴荏苒,想不到大家草堂一别,又过去了三载。今天,我在异地他乡见到了《杜甫草堂》这篇文章,朋友的音容笑貌蓦然浮现,况又是一位伶俐聪慧的不一般的朋友,我的心思自然又飞回到了草堂,往事跟着也就一幕幕再现出来。
  
   我们参观草堂时恰逢中秋佳节,那天却是出奇的热。大家来到草堂外面时,一股凉爽凭空里飘来,一溜朱红色的院墙掩映在参天的古木里,有百灵鸟啾啾鸣叫。对面的护城河里,却在两岸的林木之间,于那幽亮的水面上悬起了一排排红灯笼,层层叠叠的,水里天空,都是一排排灯笼,却是亮丽古美的一道风景。
  
   这时,我们已转过墙角,就来到了草堂的正门。但见黑色的木门上,一排汉简写着“杜甫草堂”四个大字,那字并不张扬,又不知出自谁的手笔。我只是想,这位书法家也是胸有成竹,竟也能从容为诗圣人写门匾。中国是文明古国,然而时下真的能静下心来做学问者又有几个?但不管怎样说,这杜甫草堂却自有一片荫凉隔断了这中秋时节秋老虎的炎热,任你再怎样浮热冒汗,一来到这里,就感到了凉风萦绕,给人以醍醐灌顶的醒悟。
  
   杜甫草堂读书人大抵都去过,自然都对草堂院里的那尊杜甫石雕印象很深的。矍瘦的杜甫仿佛虬隆的松根,在那青石上暴突出硬朗的筋络。这样一个精瘦的人,却也能共鸣起宏钟大吕般的乐章。仰望诗圣,让人肃然起敬。更让人思绪翩迁。
  
   诗人都是浪漫的,然而,面对杜甫,我们又能生出什么样的故事?杜甫在我的印象里,该是着一袭青袍,一脸倦意,每天晚上站在柴房月影下面的那种忧心忡忡。这样的时候,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于是我就想,杜甫决不是老夫子一个,他的悲欢离合,千般情万种爱恨只有他自已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无奈,无奈到了绝望的时候,就是诗了。
  
   同样是诗,李白就不同了。而我对李白的印象却是云水之间的那种飘逸。有时候我也常这样想,倘若能起舞弄青云,那个李太白是绝不可能只是挥一挥衣袖,他定当长袖起舞,扶摇揽云直上九宵,却与风花雪月共欢舞的。这就是李白,一个对酒当歌,概而以康的李白。他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泻而发的却是才子的潇洒、诗人的洒脱。那种放浪那样的奔腾和狂放也是诗。
  
   说到底诗人都是浪漫的,他们的思想或是行为又怎么能为一般人所理解?从这一点说起,我又不得不怀疑我的启蒙老师对杜甫或是李白的诗的讲解。老师说,诗人写诗念给老太太听。我这时就想,老太太能听的懂吗?或许历史上有这样的记载,但我想不出那老太太听了半天,能听出什么样的味儿?是不是掂记着诗人屁股底下坐着的草蒲团是她家的,等这个读书的秀才念完了他写的字后她就把这蒲团带回家去。
  
   天地之间可以见到是山川是江河湖海,可以听见的是松涛海啸。然而,那种凝结在天地之间的钟灵毓秀,那种于松涛海啸共鸣出的大气磅礴,人又怎么能看得见呢?正如诗人的行为,不论是杜甫的忧心忡忡还是李太白的形骇放浪,在正常人眼里都是不正常人的所为。即如此,诗人大抵都是寂寞孤独难觅知音的。然而,诗人的身上,哪一个又不是丰富多彩的?所谓红颜才子,浣花女与杜甫、群美娥于李太白,又使这人间地上演绎出了几多伤感的故事出来。今天,在我们朗朗诵咏“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时”,谁又不为那红杏出墙而陶醉?
  
   这就诗,这就是诗人的家。
   我那时和我的伶俐聪慧的朋友一起参观杜甫草堂时,在一株玉兰树下,竟也情不自禁,那样的失神妄想,多少让我感到了诗人的心迹。时隔多年,当我看见朋友发表的散文《杜甫草堂》时,依然是心有缱绻。我算得上够愚笨的人了,尚且如此,那诗人呢。
  
  

作者签名:
幸福的道路总是那么轻,我们可不可以赖着不走?

原创(2003)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