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灯影疏离-个人文章

再读《雍正皇帝》

灯影疏离
2003-03-11 10:47   收藏:0 回复:1 点击:5191

    上大学的时候读过二月河的几本书,诸如:《爝火五羊城》、《康熙大帝》、《乾隆皇帝》、《雍正皇帝》。好像第一本看的是《雍正皇帝》,因为从传言的角度来说对雍正的传言比较多,再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二月河居然是河南南阳人,就更加增厚了兴趣。过年的时候还读了一本他的《丝织世家》这好像是他的一本唯一时间跨度比较大的书,从清朝末年一直写到改革初期。这一段来我把《雍正皇帝》又拿出来读了一遍,再看一遍把,顺便写点读后感。
  
   也许这是当时看的第一本,看得比较细再加上本身对雍正皇帝这个真命天子持一种怀疑态度,他的暴虐也早就耳闻。这次再看完对雍正还是只有一个感觉:只能“共患难”,不愿“同富贵”!倒是想对雍正当上皇帝摊点自己的看法:我觉得雍正成为皇帝是大势所趋是必然。要是把这三本联系起来的话,可以看到康熙垂暮之年,他深知自己一味推行仁政,已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弊端,土地兼并,税收流失,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因此,他传位给素有“办差阿哥”之称的四阿哥即雍正,与其说是康熙选择了雍正,不如说是历史选择了雍正。因为只有做事刚毅 、久经历练的雍正能够匡补康熙的过失。雍正性格暴虐那是不争的事实,可也是形式所逼,雍正在位的十三年里从杀诺敏开始,整个雍正王朝就是一个杀人史,看起来血淋淋的,雍正一辈子推行新政,国库充盈了,百姓的负担减轻了,雍正的政敌却遍布朝野上下。他的一号敌人八爷党垂死之时打出了最后一张王牌,迫使雍正又杀了一个人。这次,他杀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时。虎毒不食子,所以我们说雍正杀人如麻,暴虐成性。不知各位看过后是什么感觉,反正我看了以后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呵呵。
   下面说说书中的一些人物:
   胤祥——御封“拼命十三郎”的十三阿哥。我只所以放到开始就讲,因为我这是我首先想到的,我最为敬佩的一个。是因十三阿哥才是血性男儿呀。不错,因其母亲没有封号,胤祥处处手挤兑,处处被其他阿哥压着:太子背不出书得胤祥顶着炎日罚跪,阿哥们都用黄色惟独他不敢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荷包上。到底是凭着一己之力可以独当一面,“反正也这么着了,别人不让我好受,他也别想安生!”率性而为,英雄本色;终是当着众阿哥的面在中秋之夜为自己娘亲争一个“贵妃”号!自己的贝勒府里装满了各个兄弟派来的奸细,好个胤祥!眼睛都不眨的,“我可没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 胤祥一身武功,凡事豪气冲天,在被康熙软禁十年后获释眼见一脸谄媚的管家讨好地“告密”,拔剑出来一剑穿胸,“她们是奸细,你就不是了?”在夺了丰台大营的将军大印时,面对原将军的发难,当机立断命人杀之,“替爷宰了他,有爷给你兜着!”难怪部下皆言“跟着十三爷做事就是爽!”更难能可贵的是,率性的胤祥心智却不低于任何一个阿哥,其才甚至连他一直忠心不二的“四哥”都是又喜又妒。譬如胤祥在户部做事时早预知了后来的状况,所以便提前给他的手下准备了“高薪闲职”的好退路。 可怜胤祥大好男儿!最终的结局为其惋惜。
   玄烨——真明君也。处事之果决,钦之;言辞之犀利,敬之;舐犊护犊之心,爱之。此外,大哉玄烨:册封方苞“布衣相”,濒危犹记“清朝介子推”隆科多,为防阿哥内杠死后方以诏书里储君,礼遇(甚至是忍气吞声)顾炎武黄宗系羲等汉族大儒的“反清”举动,清楚满人只不过是“一把胡椒面,洒在亿计的汉人中,根本看不见。”呜呼!怎不令人肃然起敬。想绵延五千余载,堂堂诸多君主,余窃以为即便唐宗宋祖,亦难望其项背矣。
   张廷玉——康熙朝宰相。刚读《雍》时,纳闷张廷玉一无过人才华,二无超人胆识,却为何就可位高权重呢?但越来就越惭愧自己的眼拙,所谓“利剑无锋,大巧不工”,仅是凭廷玉一介汉儒,在多事动荡的大清朝,始终风平浪静,并深得康熙信任,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连阿哥都忌他几分”。何也?显而不露者,真君子也。
   邬思道——一手将胤禛送上王位之人。胤禛对他只有害怕和避而远之。他是太能看透人了,其聪明天下岂有二人?无奈他竟是生在了那样一个年代!恨其不与孔明同存,倘以孔明之大智与邬先生之心机,西蜀怎会如此早亡?然观其命运较之孔明,果然是大略者要好过心计者的。邬思道,千古憾也。
   田文境——雍正极力表彰的大臣。这是雍正还是贝勒时从扬州带到京城的一位衷心奴仆。雍正和田文镜因为同宿了黑店而有了初步的交情,为田文镜后来的仕途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对这个人的理解从他书中的所作作为就可以清楚:田文镜因事过晋,该省正灾荒,雍正虽耳闻,但未查实。地方官一般瞒上不瞒下,但田文镜见到后奏知了皇帝,皇帝怒罢晋抚,命田文镜前去赈灾。此举得罪了天下官员,人人恨田文镜。年羹尧、隆科多等雍朝重臣是天下官员巴结的对象,但即使他们过田文镜的辖区,田文镜也从来不送礼,雍正面前这些人没少说田文镜的坏话。实行火耗归公,实行官绅一体当差、打击贪官污吏,强化治安,为处于下层的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这些都是他的政绩。着着实实是一位能干的大臣。
   年羹尧——这也是雍正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他看准时势上京城,打进贝勒朋党之中,四爷八爷任他选择,自诩比得上诸葛亮,辅佐谁谁就能得天下,由此就可见这人有多狂妄。最终他选择了四贝勒,并以卧底的方式打入八王府,查出八爷贪污证据,并设计阻止十四阿哥,促成四阿哥成为后来的雍正皇帝。封侯拜相之后,他成为最受宠信的功臣,再度征西凯旋时,百官在德胜门跪迎,年羹尧坐在马上傲视同侪,见到雍正相迎也不动容,终因功高盖主、嚣张跋扈,拥兵自重,成为雍正的心腹大患,被逼走上了绝路。
   孙嘉诚——忠言直谏是其秉性。他敢于直言争辩,扶正祛邪。因此,也常受到打击。虽非权重位高,但至诚待人,始终保持忠言直谏的品质,是受人敬慕的一位官员。印象最深的是孙嘉诚在上疏中,针对雍正迫害自己的兄弟、大肆授官、无故用兵三事,尖锐地提出“请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三条建议。这无疑是太岁头上动土,幸亏是大学士朱轼回答了一句:“嘉诚确实是够狂妄,但他敢于直言进谏,为臣也很佩服他的胆略!”才救了他一命,可他仍不思悔改,在铸钱的问题上他居然脱口而出:““不,皇上,你错了!”,看到这我都不免哈哈大笑起来。不过在我看来像这样的臣子,结局一定是悲惨的。可惜书中交代的不完全,我倒是有点替古人担忧的味道。
   刘墨林——聪明过人、才华横溢、有情有意。为了苏舜卿脱去贱籍费尽周折,想尽办法。在雍正面前直言:“她守身如玉,卖艺不卖身,不可与寻常烟花女子等量齐观。臣早就与她结为风尘知己,如今臣做了官,怎能做出贵而弃贱的不义之事呢?”我不知道该是称赞他傻气还是重情义的好了。一本帝王史不加点风花雪夜也好像缺了点啥,呵呵。
  
   一本《雍正皇帝》刻画的许许多多性格迥异的人物,更显示的清代宫廷的内部斗争的同时也展示了百官的仕途心和众生相。看的很肤浅,只是凭记忆一点一点写出来,难免有错。写出来愿意和大家探讨一下。最好大家看的时候把三套连贯起来,大多数人物才能看的比较清楚。
  
  
  
  
  
  
  
  

作者签名: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在红尘,心在青山,身如浮云,心如止水。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