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一条人文主义狗-个人文章

味精与现代烹饪

一条人文主义狗
2003-03-13 14:31   收藏:0 回复:2 点击:6203

    初学写作的时候,老师不厌其烦地教导我们说,好作文所以好,是因为中心突出,差作文所以差,是因为东拉西扯。现在想想,全不是这么回事儿。不说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光建筑就整整谈了一章,每天看的《足球》上李承鹏、姬宇阳之流的名记,写的专栏文章也无不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大抵逢着无话可说、文思不畅抑或不便直言,东拉西扯就是疗救的良方。要不然鲁迅先生怎么能把“文学与出汗”硬生生地拉在一起跟人家的打笔仗呢?
   所以,当我拿到“女性与国际政治”这一论题时,决定先从味精与现代烹饪谈起。味精,最早由一名日本科学家发明于1908年后,当然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厨艺不精的主妇对于味精的感恩一点也不比夏娃对智慧树的叶子少些。有段时间,我认识到“下得厨房”对于一个新好男人的重要性后,恳求母亲教自己点厨艺,她很简洁地回答:“好歹别忘了洒把味精!”。味精已然是现代大众烹饪的必需品,不然股市上炒“莲花味精”的股民怎么恁多呢?然而,味精的作用究竟也仅限于使菜肴吃起来鲜些,它不是青盐,少了不行,很多人戒它比戒烟戒酒容易得多。
   女性与国际政治恰如味精与现代烹饪。苦大仇深的女权主义说,从古至今,国际政治就是男性的游戏,女性从来都被圈禁在家庭中。我想古代当然没有味精,可古人烹饪时除了糙盐肯定还会加点其他调料进去。扮演味精角色,与其效用相等的东西应该还是有的。古代交通不便,只有华夷秩序、提洛同盟之类,在“政治”前加个“国际”就像在“烹饪”前加个“现代”一样别扭。可即便如此,随手翻翻《古文观止》,就可看到《触龙说赵太后》、《郑伯克段于鄢》中关于赵太后、武姜这些女强人的记载,再看看《荷马史诗》中关于赫拉雅典娜海伦这些不知是人还是妖的女性的记述,可以看出,古代女性对当时的“国际政治”还是有相当影响的,情况并不像想象地那么糟。历史证明,武则天女士对当时朝鲜半岛的影响比今天的布什总统大得多。尽管古代女性的确处于受压迫的地位,可她们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并不比今天女性的低,正像古代没有味精,但古人从他们的调味方法中获得的效用并不必我们从味精中获得的少一样。
   文明飞速发展,味精登上了烹饪史舞台,女性也逐渐参与到国际政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没有女性的参与,国际政治简直不配戴着“国际”这顶帽子。可细想想,这样的论调仿佛一个味精生产商骄傲地说:“今天,没有味精,人们将再也吃不到可口的饭菜。”诚然,马岛战争的结果有撒切尔夫人铁腕雄心的因素,梅加瓦蒂、阿罗约也都“雌居”在其国内最高的位置上,可就此盲目地乐观显然不够理性。号称世界上最民主的美国还没有女总统;女性中最有社会地位的法国女性,还没有一个入主爱丽舍宫;中日韩三国二战以来都还没有过女性最高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也迄今没穿过裙子。国际政治,大国的角力,不掌控大国政权和重要国际组织领导权,何谈全面参与国际政治?现实告诉我们,在阿盟会议上怒斥卡扎菲上校的只能是沙特王储而不能是公主。
   女性与国际政治,我们不必为其过去愤慨,过去并不特别差劲;我们不必为其现在欢欣,现在也不特别进步。在厨房里,青盐比味精重要,可它无法取代味精——在国际政治中,男性比女性强势,可他们也无法取代女性。一句话,味精与现代烹饪的关系就是女性与国际政治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对这一论题的观点。说了半天,没能拉扯出什么出彩的结论,全是实话,实话就庸俗,沮丧之余,只能用《顽主》里的话来安慰自己:“哥们儿就爱俗的……”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