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铁马-个人文章

浅谈农村中小学进行新课程改革工作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铁马
2004-06-07 11:49   收藏:0 回复:1 点击:5583

   
  摘要:农村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面临许多困难。表现在办学条件差,教师素质低,学生知识面有限。农村进行新课程改革,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不断克服困难,才能不断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关键词:农村学校 新课改 困难 对策
  新的课程改革给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由于农村办学条件落后,教师素质偏低,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因此,在农村实施新课程改革中面临诸多困难 。
  1、农村办学条件差,不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农村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普遍面临着教学硬件不足的现象,许多学校连一台微机都没有,更谈不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教师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不畅通,影响了教师知识和教学观念的更新。一些学校缺少理化生实验器材和设备,图书陈旧,不能及时更新。学校缺少必要的电教设备。教师即使有好的教学思想,由于受教学条件制约,也很难在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和落实。落后的教学设施为农村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挑战。
  2、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基本素质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看到,教师参与课改的意愿差异较大。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教师会满足于走老路,不愿意更新教育观念。这一点,在中老年教师中表现最为明显。对于课堂教学上出现的问题,农村教师大多数情况下是依靠个人力量解决,往往满足于“自给自足”的教学方式。
  (2)、几年来,农村教师队伍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教师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农村中的一些骨干教师 通过招聘进了县城,补充的新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他们的成长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多注重知识和教材教法的研究,缺乏对科研方法论的学习。推进素质教育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仍存在明显不足。而且教师的活动范围大多局限于校园,缺少与外界交往的机会 ,所了解与掌握的信息较少。知识上的局限性造成了一些教师缺少教学改革的基本素质,构成了农村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障碍之一。
  (3)、农村教师工作负担重,时间有限也是教师参与新课改的两个现实的困难。日常工作中,学校的日程安排一般很满,大多数学校是一个教师包一个教学班,学校很难为教师参与课改提供更为充分的研究和交流的时间,更难以让教师比较连续的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研究。“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教师一旦工作过于紧张,反而难于完成最基本的任务,只会使各项工作流于形式。
  2、由于农村孩子长期生活在闭塞的环境里,与外界的接触少,知识面比城里的孩子狭窄,对各种新知识接受起来相对困难。这点也为农村进行的新课改工作带来了困难。
  新课程改革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在农村推进这项事业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但是,推进新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我们决不能等待和观望,必须脚踏实地的工作,积极寻找解决这些困难的有效方法.在具体实际工作中,笔者感觉到下述办法确实可行。
  1、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奠定物质基础。例如本人所在的大阁中心校,积极筹措资金,为每所学校配备了微机、打印机等设备。同时,订购大量教学资料,为教师学习创造条件。利用节假日,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了教师的素质。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农村学校要用好政府的投入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同时也要自力更生,为改善办学条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2、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以教师的发展为出发点,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基层学校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为教师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在开展的校本培训上,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走过场;开展的教研活动,不能只注重理论的学习,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帮助教师确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把部分骨干教师送出去学习,然后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由点到面,在区域内积极推广成型的经验,使农村的课改工作不断深入。
  3、至于农村孩子知识面窄,胆子小的问题,这虽然是事实,但这不能成为农村学校推进新课改的制约因素。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只要学校和教师有耐心,有爱心,因地制宜,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自身特长,就一定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应对现实挑战,促进农村学校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校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改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会使农村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呈现出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
  
  
原创[时事关注]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