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蓝蛛-个人文章

拍砖小议[转载]

蓝蛛
2004-06-11 16:35   收藏:0 回复:1 点击:4703

    拍砖这东西就象逛窑子,明知道会惹来麻烦,可是逛了一次两次之后,上了瘾,那就欲罢不能,欲退无门了。可是逛窑子和拍砖还有不同。逛窑子传了出去,顶天家里婆娘又哭又闹,邻居街坊加以白眼,还不至于惹得大家伙儿义愤填膺群起而攻之。拍砖就不行――家里婆娘是不会说的,大概还会窃喜:看我老公,真象个爷们!可是混迹于大大小小BBS上的网虫砖手们绝不会这样想,你象个爷们似的幸幸苦苦造了块板砖扔出去,不用一天,保证底下人自动分成几派,有击节叫好的,有据理力争的,有不偏不倚的,还有那昂首挺胸站在坛子里口水横流骂大街的。到了这个时候,就要看砖手的水平了。有的一笑置之,埋头造下一块板砖去,这是学者型;有的拍案而起,横眉冷对,非要辩出个是非长短来,这是战斗型;有的冷眼旁观,看事态平稳再扔上一块半块砖头,这是挑逗型。为了稳妥起见,似乎还应该列出三五个类型,但总体说来,这三种砖手却是主流。
  
   逛窑子是生理有所需,所以才会成瘾,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考证过始于哪朝哪代,如果有,相信那年头一定不会太短。可是拍砖是新兴事物,再早也早不过互联网建立之前。曾经在网上看过有人引经据典地说灌水拍砖始于大禹,这个说法充其量也不过是一块标准的砖头,虽然能在网上到处转载,却无法深入人心。如果说拍砖能成瘾,那也不外乎几种情况:虽然上网,却不敢整个一夜情,没胆玩玩网恋的,闲着无聊,造几块砖头发泄一下也不失万全之策;敢整一夜情,有胆玩网恋,却苦于名头不响,无人答理的,静下心来拍拍砖,时间长了保不准就有那红粉佳人自投罗网;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情势所迫,别人用方方正正一块板砖劈头砸了下来,躲闪不及正中眉心的,脑羞成怒之下也就只能拣几块板砖自卫。
  
   可是拍砖也分三六九等,倒不是所有的砖头都有人响应。就象逛窑子的人分三六九等,你衣着光鲜地往窑子里一进,那老鸨看着你也是眉开眼笑,要是前后再雇两个黑衣大汉簇拥着,那就是上茶上好茶上香茶了。反之则不同,你穿得破破烂烂地往里就冲,保证没有几个好脸色看你,要是赶上伤风感冒鼻子下面再拖两条粘稠状物体,不被打出来也好不到哪里去。拍砖正如此理,上等的砖头得有点文学修养才能造得出来,往大大小小BBS上一扔,看着让人赞叹,就会有那三两个黑衣大汉出来给你前呼后拥。破破烂烂拼凑出来的砖头虽然也能造出点声势,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被一帮老斑们删掉也只能是自生自灭,很难让人打起精神来。
  
   拍砖不等于骂大街,骂大街谁都见过,两个人一手掐腰,一手指着对方,一个揭对方老婆丈夫公公婆婆祖宗八代的短处,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倒好象几千年前对方的祖奶奶偷汉子正好让她逮着了似的。另一个也不势弱,不出十句就能让对方变成猪马牛羊狗的后代,保不齐还能举出例证来的,那学问让达尔文听了也会汗颜。砖头文章不能有脏字儿,不能直截了当地骂人,你就是想骂也得引经据典拐弯磨角地骂,如果造砖的时候不小心带出对方的祖宗亲戚来,不用斑竹动手,看客们也会给你一大哄。所以说造砖也是一门学问,上好的砖头不但需要有理有据,而且还要在文采上看出功夫,狗屁不通的文章到什么时候都吃不开。
  
   看一个人砖头文章的好坏,语言的犀利与否不但能看出这个人的文学素养,而且还能看出造砖者的性格才气胆识。网上骂架看得多了,网民们不知不觉就一拥而上,好长一段时间大大小小的BBS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板砖,你还甭说,还真就有拍砖出了名的,可是见过出名的,就真没见过有谁出名之后还生命不息,造砖不止的,倒好象拍砖成了出名的捷径,这是拍砖这个网络衍生品的悲哀。
  
   不过网络拍砖必竟不是逛窑子,逛窑子有百害而无一利,拍砖却能提高造砖者的眼界见识,茶余饭后也可做无聊人的谈资。一个网站的砖头多了,这个网站的影响力也势必扩大,这点倒是有章可循有据可引。拍砖不等同于互相攻击,小到网站发展,中到学术探讨,大到国家大事,好象还没有什么事情不能用拍砖解决。拍砖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战,即使谁也说服不了谁,可是一家之言,终于让两家三家甚至百家千家知道了,也能扬眉吐气,大快胸臆。事物终究是发展的,拍砖这个新东西,如果能按照进化论的方向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会被更多的人认可,从而与唐诗宋词元曲民族通俗美声等等等等并驾齐驱。
  
  
  转载自 子归文学网 残月如勾

作者签名:
自娱自乐君莫笑 ,众喜众悦我自欢

转载[别推荐]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