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抚琴听雨-个人文章】
茶话三篇
□ 抚琴听雨
2004-07-15 17:10
收藏:1
回复:3
点击:4981
我本俗凡经济人,偶因家教颂茶榛
仙岩小考愤倭寇,九曲究终叹素巾
云雾清明烟后雨,壶炉烘焙谷中珍
纵无两腋生风翅,也离人间八月湮
一. 啜乌龙
乌龙茶,品质优异,风味自成一格。泡饮方法别致讲究。此处略述一、二,以飨众友。
1.烹茶四宝
饮泡乌龙茶,其茶具最大的特点就是壶小杯小,色泽古朴,古香古色。常称“烹茶四宝”
一是孟臣罐,即为茶壶。大如香瓜,小若蜜桔。以紫砂壶为上品(“壶小如香橼”)。
二是若琛瓯,即为微型茶杯,“杯小如胡桃”。
三是玉书煨,即烧水壶,多为扁形赭褐色。朴素淡雅。
四是汕头炉,即火炉,娇小玲珑。因以汕头产为上,故称。
通常以孟臣罐为中心,若琛瓯分列环围,客来入座,赏壶品茗,妙不可言。
2.茶艺
主客围座,由主人亲司其事。洁茶具,点燃汕头炉,加水入玉书煨,置炉上。水沸,以沸水淋烫孟臣罐、若琛杯。置茶叶入壶,量约为壶所容之三分一或二分一(视茶叶品质而定)。现以沸水冲入壶泡茶,直至沸水溢出壶口,以壶盖刮去壶口浮沫。再用沸水淋湿整个茶壶(保壶内之茶温)。同时,取杯以中指抵杯脚,姆指按杯沿放入盛沸水之大杯转动烫热。随既或一字或围壶摆开,将茶壶中茶汤斟入杯中。斟茶时必须巡回分次注入,以使各杯中茶汤浓淡均一。斟毕,主人双手敬茶,宾客双手奉茶。啜饮者趁热以拇指和食指扣杯沿,中指托底,举杯至端,闻其香。后入口,应含在口中回旋,品其味。一旦茶汤入喉,口中“啧、啧”作响,辨其回味,但觉喉润津生,舌有余甘。
乌龙茶香气浓郁,味厚醇爽,入口生津留香。小杯啜乌龙,与其说是喝茶解渴,不如说是一种艺术的鉴赏。而在慢品细啜间,何尝不是一种自我追寻。
二.乌龙极品武夷岩
1.武夷岩茶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水暧冰微开,
溪边厅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
宋*范仲淹
闽北武夷山,不仅以其奇丽风光名蜚中外,武夷岩茶亦为乌龙茶中极品。武夷山处福建省北,群峰屹连,峡壑纵横;一溪九曲,逶迤其间,举目崖悬千尺,壁立万仞。“丹山碧水”,其证凿凿。
武夷岩茶属乌龙系,制茶历史之久,文人墨客之赞,斑驳于唐,名冠于宋。有诗为证: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得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全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思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唐*)
此可证武夷在唐已为馈赠佳品。
又: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相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宋*苏轼)
此可证武夷茶于当时已名冠天下,列充“官茶”贡品。
武夷山是天然植物园,茶其群体性谓称VAR.BOHEA,称武夷种,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武夷岩茶国产地不同,分为:正岩茶、半岩茶、洲茶。
正岩茶批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香高味醇,岩韵特显;
半岩茶指武夷岩边缘地带所产,略逊于正岩茶;
洲茶泛指崇溪、九曲溪。黄柏溪边靠近武夷岩两岸所产,又低一筹。
武夷岩茶中以四大名丛最享盛誉。其为:号称“茶中之圣”的大红袍,最早名丛的铁罗汉,以及白鸡冠与水金龟。
武夷岩茶原为乌龙茶中极品,但近年因闽南“铁观音”的声名鹊起,武夷岩茶不得不让出乌龙独尊的地位,屈与铁观音并驾。其实武夷岩茶其品质还是优于铁观音,可宣传上的落后则导致地位的略降。
可叹:武夷岩茶,名扬于品质而微竭于颂。
2.茶中之圣----大红袍
说到武夷岩茶,就不能不提大红袍。
大红袍享有乌龙“茶中之圣”的最高声誉。其产于天心岩九龙窠的高岩峭壁之上,两旁悬崖壁立,日照短,终日温差小,更有岩顶终年细小甘泉由岩谷滴润,其得天独厚,故显天赋不凡。
其民间传说多多。摘一飨:传说大红袍为岩上神所有,寺僧每于元旦日焚香礼拜,茶可自顾,无需人管理,有偷窃者,立即腹痛,非弃不愈。因此系神所栽,凡人不能先尝。
今之大红袍余树一株,年产8两,唯贡于国家元首级人物之啜品。
名茗制者茶农,自古到今唯有经风历暑之辛苦,绝无品一叶一芽之幸,此是天之不公或为世之不公?吾茫然。
三.“仙岩茶”考
闽北北部山区,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小村遂应场村(今之锦屏村)。
遂应场海拨七百多米。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蔽天,奇岩峭拔,流泉潺潺,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境内有“千年樟”、“白银洞”、“仙岩峰”等多处名胜古迹,也是一个旅游胜地,素有“小武夷”之称。
这个离县城八十华里,只有二百多户的偏僻小村,因产“仙岩茶”而名闻遐迩。
清同治十三年,江西茶商赵老板到遂应场倡制红茶"仙岩工夫”,“仙岩工夫”运抵后大受欢迎.福州茶行每年都等“仙岩工夫”运到后才开市。
于是一时商贾云集,在此地开行设抢购仙岩茶,毗邻浙江庆元及闽东寿宁等和高山区澄源、新康、牛途等地茶叶也大量流入,使这个小村成为当时毗邻地区最大的茶叶贸市,年出产茶叶达六千余箱,乡村由此也兴旺繁荣起来,茶楼酒肆、旅馆饭店、肉铺米市,面食饼店林立,亦开辟出一条新街道。
据了解查实,其时有茶行十六家,其中名声较大的有“庆元祥”、“万先青”、“聚春隆”、“万福成”等家,江西茶商赵老板也由于经营茶叶,大发其财,腰缠万贯而去。
仙岩茶多生长于岩层石之中,高山区日照短,云雾多,茶树得风日之宜,雨露之润,叶质柔嫩,内含有效物质丰富,尤其香气出奇,制成的毛茶,秀长挺拨,紧结圆润,有一股兰花之香扑鼻而来,是红茶中的上品。
关于仙岩的来历,当地的一种传说:有一年,一位仙翁化作一位乞者,来上场向一位农妇讨茶解喝,农妇不嫌乞者形容古怪,满身奇臭,乃端出一碗白开水;乞者不接,且面带愠色。农妇见状乃将实情相告:“本村不产茶,并非有意怠慢乞者”。这位行乞的仙翁见农妇心地善良,乃告以对门山岩洞口有数株茶树,你只要去把茶果采下,播种于此山上,可保佑你发家致富。翌日,农妇一家人找到岩洞,果然在洞口发现数株结满茶果的茶丛,乃按乞者所言将茶果采来,垦荒锄地播下茶果。其后茶树就越种越多。村民认为此乞者乃仙人所化,遂将此山取名为“仙岩山”,茶树取名“仙岩茶”。
仙岩茶的衰落是在日寇侵华之后,因外销受阻,茶价低贱,茶园大片荒芜。这个昔日繁荣一时的小村,此时落得人去楼空。
曰:仙岩茶者,得之妇之仁,失之于寇,吾黯然扪心愤。
作者签名: 身处穷庐香肆溢,根栽石罅水清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