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长空飞雁-个人文章】
论当代变形之“礼”
□ 长空飞雁
2004-07-25 03:14
收藏:1
回复:18
点击:7225
中国人古往今来均崇尚礼仪,古代有把这个礼归为“六艺”之一,不知今天的礼仪经过数千年后有没有变质的嫌疑。古语有礼君子所为,不知今天的礼变作何种说法的而施行的!我看到的这个礼却是变形的!
在当代,礼往往是一种精明的交际手段。谁把握好了这个维度,谁就掌握了世道,并且可以利用礼来为自己谋利,打造自己认为完美的交际圈,在圈子里自得其乐。我想这也是有别人古代礼仪的一个小小方面吧,也许这并不算变质,或许这个交际圈在古代从来就已经存在,不过不太普遍。在古代,官场上应用这个礼的我觉得并不太显然。只不过在今天表现得尤其尖锐,因为今天这个世道就有“送礼”之说,官场如此,而这个所谓的礼大家都懂,并要办一件事的时候很大可能就是用上这么一招,这招普遍而且揍效。所以世上又有一个巴结权贵的说法,从而导致很多官场与友情等关系变质,人间真情缺乏之风的畸形蔓延,从而礼这个字变得面目全非。为此,许多利用这个所谓的礼仪得志的小人形象显得特别鲜明,招来了许正人君子级人物的不齿与批判。
施礼为了生存,然而施礼者根本上不想施礼,但有了一样东西,很多人们不想做的东西会使人变得更积极,那个不像东西的东东正是利益。所有向人施礼者的心里也分明写着只是向利益低头,巴结权贵只不过是为五斗而折腰。隐士那一套做法难以行得通是不言而喻的,所有高呼隐士式的口号在唯利而礼者中充耳不闻是见多不怪的普遍现象。于是活得有原则并不易,不为五头米折腰也只能在低年龄阶层里喊上一喊。而大呼口号者若干年后也极可能为社会与时势所同化,对这个礼字有了新的认识后慢慢曲解礼仪的含义,反不如以往那种纯正的正向思维。这可以称为越轨,越了轨的人看正年少气盛的正统世界观也如似乎不开窍的人看他们一样。世风要是跟着“送礼”这个礼走,乱喊隐士式口号的人也只能风靡一时。变了质的人堆里回忆起以往飘飘然认为自己从未入世变作出世;老大爷们也将引导未入世的雏儿精于世道,甚至教人巴结权贵,并美其名曰精于世道之所行之高论!
礼仪从小至礼节大至官场上的世故也并不是凭空虚设的,它数千年依附于人的言行的主流自然有它存在的理由,而这种礼的效果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当代很快便可以得到快速的印证。正统的礼节乃君子崇尚的礼尚往来的交际方式,如上述所说的离心变形的礼也在目标出台之后施行所收到的效果也极显著。在它们之间两者中,一个修身交往,一个唯利交际,无论哪一个均是它们存在的于古今的绝好理由。
人本来就是圆滑的,把这个礼字推向圆滑的多功能使用是历史的不朽趋向。然而从君子之礼演变为世故的交际之流,不知是历史的进步还是腐朽?在世故之礼过活的人们是否也是礼字把古代的君子之流带到了小人之列?古代之礼到了今天便得变做利益上的低水准交往?然而偏偏太多的人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比实际功夫多得多。于是,在世风的演变下,诸如利益朋友,巴结权贵等现代式的腐朽思想应运而生。紧接下来的便是世风日下,世态炎凉!这类问题大多存在于中高龄阶层,在中高龄阶层的梭使下,被扭曲了的礼仪试图深入低龄阶层的人心,然而它的揍效期却可能推迟到若干年后。
常有人叫我别好像看破红尘一样,然而对于那些下级给上级送礼,病人为保万全向医生送红包,走后门,拉关系等问题我持的观点满是不屑!我所认识的这些,已经形成一些生活中的圈套,踩下去的人乐意,设圈套的人更是威风凛凛,看起来都是礼的妙用,于是大家都麻木,殊不知搞得世风乌烟瘴气,人人自危!
在下对于常规的礼并无太多的异议,只是尤为憎恶变形之礼以及由此而引出恶浊世风。一切建立在利益关系上的朋友,他们的礼尚往来之礼根本上不算礼,充其量也只可以勉强称其为扭曲了的礼。在某些人的交往中,他们相识随利益而来,随利益而去。许多被称为酒肉朋友的也大概是由此而来的。 为利益所操纵的朋友也不算真的朋友,因为他们之间由一条利益之线牵引,线一断,朋友也随之湮灭。如果这样也活得开心的话,我无语,因为这牵涉到品位问题。不过还好,我还没有被腐朽,因为我还年轻。
一个人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为人所牵制的太多,在利益中丧失自我者为数也不少。真正做到不为红尘所腐朽思想侵浊者又何尝不是少之又少!这个变了形的礼什么时候才可以恢复自己的庐山真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