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雪语莲香-个人文章

也谈朋友

雪语莲香
2004-08-08 02:02   收藏:1 回复:2 点击:4937

    也谈朋友
   ——给端木天《浅谈朋友》的回帖
  
  如果“比月”为朋,“比”字体现了“平等”;那么“月月”便更为朋了。中国汉字里,大凡与身体有关的,多用“月”做偏旁。“两月”为朋,肌肤相近。寻求温暖,是一种本能,这,不仅仅是身体之需。其实,每个人在离开娘胎后,便都有了“回归”的渴望。心灵在浮沉的世间漂泊,象孤独的小舟,所以向往结伴。如果此刻,无目的,无选择的结伴,往往容易流于肤浅。只是为了排遣寂寞或附风弄雅,这样的朋友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所以建立在金钱,名利,性之上的所谓朋友关系,常常遭受鄙夷!
  
  可见,“双月”可为朋,但未必可为友。古云:“同师为朋,同志为友”。“志”乃士者之心。可见,先秦时期的哲人们认为有志者必为士者。当然,这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但是也让我们从这个侧面感知到:为朋易、作友难。为朋,不过是身体需要;而为友,才是精神需求。如若志不同道不合,焉与之谋?然时至今日,“朋”“友”已不再如此细分。人们乐于关注的是朋友的好坏。那么“益者之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之友,友群,友佞,友善柔。”可做借鉴。
  
  由“友”再到“知己”,将是一次高层次的攀升。能称之为“知己”的人,必是能走进你内心最柔软之地的人,必是最懂你最理解你的人,必是无需过多言语便可心领神会的人。你的知己,在他人看来,未必是最优秀的,但是在你看来,却是最聪慧,最高贵的。基于此,知己向来难求难遇,所以伯牙因子期之死而摔琴。此佳话流传百年,只是对“知己”的忠贞捍卫而已!若深推敲,并非可取。
  
  象这样值得推敲的例子还很多,有些于今日还要重新认识。
  如:“士为知己者死”,“逢一知己,死而无憾”等。
  我想说:死,是最绝决的方式。若真死了,未必是“知己”所期望的。死,未必是最能表现忠贞的方式。能为了“知己”勇敢的活着,比豪情满天地死去,更令人敬佩。
  又如:“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我想说:这话常被酒肉之徒盗用,实在是玷污。
  随着时代的推进,历代传承的有关知己、朋友的故事、诗句,也该批判继承地吸收。不夸大它的传统意义,也不隐藏它的现实问题。毕竟社会在前进,用新的思维和理念去重新审视传统领域的问题,往往容易偏颇、极端,过于主观化,失之公正!所以,继承与发扬,都应该注意时代需要。
  比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在我看来,知己可以多多益善。此外,她是你的知己,你却可以是我的知己,而我又可能是他的知己。知己,未必是一对一,可以网状化。知己,应鼓励一对多,这符合人心多面性的特点。
  再如:可拓展“红颜知己”的外延。红颜,不仅指女性,也可指红脸汉子嘛!其实目前,已派生出“蓝颜知己”一词,实在紧跟时代步伐!
  
  在人情逐渐趋于淡漠的时代,呼唤友情,显得很有必要。但,与此同时,我认为更应该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否则,即便你身边知己如云,也不过吃喝玩乐的酒肉之徒。此外,称得上知己的,自是亲密,但最好还是给对方留点个人空间。古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有点距离,更美!王勃当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便是对知己间交往疏近的最好诠释!
  
  文末,忽然想说几句闲话,休怪!
  
  认识端木天已经四年,不曾谋面。严格意义上,虽不算是网友,但如今网络成为我们交流的主要途径。最初还打过电话,之后,他的手机下岗了,便再没听过他的声音。我从不好奇他的长相,因为他说他丑,我想,凡是丑人,要么长得太有创意,要么就是太没创意。不管哪种,都不是我在意的。因为,我可能比他还丑!
  
  我拿端木天当蓝颜知己,这样,我可以有理由把他想象成蓝精灵。因为我希望他快乐。儿时爱唱的“快乐的蓝精灵”之歌,此刻又忽地飘到耳旁。我在午夜里,坐在电脑前,摇头晃脑地哼着…….
  
  一网相隔,便隔了千山万水,但对我而言,四年来,他一直都不曾真正地远离过,即便不曾谋面。因为,如果是知己,那么就该需要这样一段距离。不仅用来看对方,也看自己!
  
  雪语莲香
  2004日8月8日1:43
  

作者签名:
语在雪中,香在莲里.......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