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卧云听涛-个人文章】
乡情融于味
□ 卧云听涛
2004-08-20 18:52
收藏:0
回复:1
点击:4856
昨天看了不坐先生的回贴,提到了“佛跳墙”,佛跳墙是福州的名菜之一,说是在东街口的那家聚春园烧得比较正宗。但此菜系大菜,点这道菜一般要在一定的场合中,因为此菜实是费时费工,内含数十种珍贵配料,再予以慢工细活的好几遍煮法,若没有事先预订,怕吃到的未必是正宗的“佛跳墙”。
“佛跳墙”的做法过于繁琐,也非百姓日日所食之物,不提也罢。不坐先生另外提到的“锅边”倒也是福州的一个知名的风味小吃。以方言相称叫做:鼎边糊。这种叫法盖因原先煮食的黑铁锅大而厚重,做法是在锅的内侧抹一层薄薄的油,将调好的米糊沿着锅缘走上一圈,干了将之铲入高汤中,煮上片刻就可食用。旧的做法煮鼎边糊的锅盖要用松木制成,下面的柴禾燃燃烧着,松柴的独有清香便会融入其间,再配以风箱的低呤,有声亦有味。鼎边糊的的配料可以有许多种,但在我的印像中,好像砚子(在福州的方言中称之为“扭央”的)是必定要放的。
扁肉是福州人的叫法,四川人叫得怪,称之为“抄手”,到了广东又变成“云吞”了,但大部分地区还是称馄饨,是一种大众化的民间小吃。据说这种吃食在四五十年前的福州东大路,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便有一位汉子挑着担子,着一盏风灯,敲打梆子叫卖呢。现在是看不到这样的挑担之人了,纸上写来,想像中的冒着热气的高汤和梆子声像是一部三十年代黑白的影片,慢慢地切换着镜头,缓缓地定格。
扁肉虽小,但是花的功夫也不少。肉要用“千刀肉”,调料用酱油、盐,高汤是用猪骨熬成的浓汤,端上后撒几星葱花,吃时点几滴酸醋,洒一撮胡椒面,真是扁肉虽小,五味皆全啊。正宗的福州扁肉现在已经近乎绝迹了,目前福州市场已被郊县的沙县扁肉一统天下,吃这种扁肉,上来的是清汤寡水的一小碗,若无干点相配合着吃,上班一会,尿上一泡,就该跑神寻思着中饭的着落了。
福州小吃的另一个特色是用燕皮包的“扁肉燕”。在我感觉中,这种小吃才算是福州独一无二的闽食特色。燕皮是用精选出来的瘦猪肉,需要两条汉子手持大木棰子,上下不停地击打成千上万次,成了肉糜后和上淀粉摊制而成。肉燕和扁肉的外型看去极为相似,吃法也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包馅的那层皮。吃起来口感也大不相同,肉燕更有嚼头、鲜而脆且荤香。在肉燕汤中加入煮好剥好完整的白鸭蛋,又成了一道福州名点:太平燕,送亲送朋外出,亲手制之见贻,不需更多言语,情深已见其中。
作者签名: 在时间的尽头,与你相约到永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