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新戏子-个人文章】
作家就该享受孤独[ZT]
□ 新戏子
2004-09-13 17:39
收藏:0
回复:0
点击:4227
——专访英伦作家阿兰·德波顿
35岁的阿兰·德波顿,在欧洲被誉为“英国文坛的奇葩”,这位剑桥大学历史系出身的作家,擅长于将哲学的思考通过轻松的笔触表达出来,作品曾入围法国著名文学奖费米纳奖,并多次攀上欧美畅销书排行榜。昨日,应译文出版社之邀,德波顿来沪为自己6部作品的中译本宣传,他摸着自己微秃的脑门笑言:在十七八岁拥有更多头发时,自己就是个比较忧郁、喜好读书的典型知识分子。在他看来,作家天生就应该享受孤独。
没有孤独感就不会想到读书
此次,译文引进了阿兰·德波顿的全部6部作品,包括小说、散文、随笔等多种文体,其中有让他在文坛大放异彩的处女作《爱情笔记》、基于巨著《追忆逝水年华》创作的随笔札谈《拥抱逝水年华》等等,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哲学、评论诸方面。
谈到自己的创作来源,德波顿反复强调“孤独”二字,“人们通过书把个人化的东西表达出来,所以有孤独感对于一个出版人而言是很好的”。他用英国人特有的幽默反问记者:“如果你沉浸在爱情甜蜜中的话,还会经常去书店吗?”
尽管德波顿享受着作家的孤独,但他坦言并不缺乏朋友,“孤独并不意味着没有朋友”。他告诉记者,写作之外,自己的最大爱好就是与朋友聊天,因为喜欢不停提问,朋友给了他一个绰号:interviewer(访问者)。在传统英国人看来,德波顿的许多举动都是非常另类的,譬如,面对初次见面的朋友,他会单刀直入询问对方是否结婚。
迷恋琐碎的生活
阿兰·德波顿的作品里,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关乎爱情的,作家在这方面的细腻感触看书名便一目了然:《爱情笔记》、《爱上浪漫》、《亲吻与诉说》。当记者询问,爱情在其创作中究竟占有怎样的地位时,德波顿坦言,自己的大学时代只有两样追求:爱情和创作。最初在进行写作时,爱情是最让他感到困惑的问题,所以自己的前3部小说,无一例外是探讨男孩和女孩之间的故事。
记者询问德波顿,作品中是否有自己爱情的影子?他表示,细碎的感觉总是有的,但事实的雷同不存在。德波顿毫不掩饰对琐碎生活的迷恋,这种影响或许来自他喜欢的作家普鲁斯特,“他的书里一段喝咖啡的场景可以写上30页,或许有人会痛恨,但我喜欢”。
自言是个另类作家
除了写作、思考外,几乎没有其它娱乐活动,而行文内容又多涉及哲学问题的思考,作为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阿兰·德波顿的生活看上去似乎有些刻板,当记者询问,与同龄人相比,是否觉得自己有些另类时?德波顿反问:“我看上去很奇怪吗?”随即自嘲地回答:“Abit(有一点)”。他说,写书的人和平常人相比,本来就显得与众不同,而相较其他作家,他更另类。
不过,声称自己“标新立异”的德波顿,举止还是保留了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在昨日接受某杂志采访时,当被要求在镜头前脱去外套、卷起衣袖、斜躺地板上时,他笑着直摇头。(作者:高磊)
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