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铁马-个人文章

海燕,你现在过得好吗

铁马
2004-09-20 17:50   收藏:0 回复:2 点击:5069

   
  那年,我在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担任教导主任。记得秋季开学快一个月的一天,学校来了一位要求转来读书的女孩子。她扎着羊角辫,有着一双明亮的眸子,说话甜甜的,十五六岁的样子。听海燕家长介绍,她们家在内蒙古正蓝旗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那里教学条件相当落后,教师大多是代课的。更为重要的是,她家所在地的乡中竟然没有英语教师,以至于开不了英语课,而英语已经成了中考的必考科目。海燕十分好学,家长拗不过她,只好带着她到丰宁来投亲就读。
  听完家长和海燕的叙述,我爽快的答应了她的转学要求。说实在的,哪个教师不喜欢好学上进的孩子呢。在安排班级时,考虑到海燕一天也没学过英语,我劝她从初一重读,而海燕却执意升入初三就读。
  入学后,海燕住在他的亲戚家,她每天步行四五里路到学校,却一直是最早的。晚上放学,她又主动在校补习功课,常常是到10点钟才离校。海燕的好学精神感动了所有的任课教师,尤其是她的英语教师。海燕从26个字母开始学起英语,第二年中考,仅仅学了10个多月的海燕英语竟然考了94分,总成绩也排在同学们的前列。师生们无不为海燕的聪明、好学而感染。在海燕的带动下,许多同学挑灯夜读,那年,我所在的学校中考成绩很好。
  海燕最终被一所高中录取了。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海燕很兴奋,她说:“我很喜欢在丰宁读书,将来希望从这里考上大学。”当然,我也为她高兴。
  可没几天,她的亲戚找到了我。原来,海燕的家境很困难。她家在半耕半牧的内蒙古大草原的边源地区。她的父亲常年有病,不能劳动,家里的母亲和哥哥以种几亩薄地为生,近几年,由于连续干旱,收成甚微。她的姐姐在外地打工,工资很低,又常常被老板七扣八扣,很少拿到钱。而分产到户时分给她家的几头牲畜,为了给她父亲看病,早就卖了。也就是说,海燕上高中将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负担。
  听完海燕亲戚的叙述,我把海燕的情况向录取她的学校的领导做了详细的介绍,该校的领导也为海燕好学的精神感动了,同意减免海燕的部分费用,她那位并不富裕的亲戚又资助了一些钱,海燕终于座在了高中的课堂上。
  读着海燕最初从高中寄来的信,看得出她很是激动,信里谈了她宏伟的志向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以后,她的来信渐渐少了。终于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封她来自家乡的信。信里说:“家里实在拿不出生活费,尽管我把自己的生活降到了最低的标准。母亲在去学校接我的时候哭了,母亲对我说:‘孩子,你生在这样的家庭,是老天作孽啊!’……”可以想象,海燕母女俩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离开她所衷爱的学校的,海燕是忍受着怎样的心灵熬煎而被迫退学的。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收到了海燕的一封来信。这时,她已经到了一处比她的家还要偏僻的一所小学代课了。从信里我知道,海燕教学的地方,到处是沙漠,不通电,没有像样的公路,甚至邮递无法到达。给她回信,只能寄到她的家里,遇到她放长假,回家后在看。她还说:“我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一定把我的学生教好,让他们去实现我的梦想。”海燕还寄来了一篇她写的散文,深深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读着她的来信,我似乎看到了茫茫沙漠中的一弯泉水,为了生存,它需要做出多么大的抗争,又饱含着多少辛酸和苦难,而它的存在,却给干涸的大漠带来了点点的绿色的希望。
  转眼之间,已经八九年没有海燕的音信了。可海燕的影子却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现在,不知海燕过得可好。我想,一只敢于搏击长空的燕子,一定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的。
  
  
   2004.9.21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