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铁马-个人文章

感悟秋天

铁马
2004-09-28 18:04   收藏:0 回复:2 点击:5190

    感悟秋天
  每到秋天,尤其是中秋节来临之际,有感而发的的诗文很多。有许多千古绝唱,令人回味无穷。
  南唐后主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将金陵城陷,自己被迫投降,身囚深院小楼,在秋日望见弯月,而产生的凄凉愁苦的感受,表现的淋漓尽致。读罢此词,不能不使人沉痛伤心至极。而他的另一首绝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器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春花与秋月并提,让人倍感凄凉。使人产生世事多变,美好的东西难以久远的感叹。看来,秋日极易引起人们的情绪变化,让人们有一种世事难料的感觉。
  当繁花似锦的春天早已远去,绿荫如盖的夏日也渐离渐远,瑟瑟秋风袭来的时候,难免使人渐生冷酷、凄苦之感。即使我们凡夫俗子也一样,在冷风和霜冻将树叶吹黄摇落,尽杀田野一片生机的时候。有谁不会徒然产生一种人生苦短而无可奈何的思绪呢。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来去匆匆。人们感悟到了这一点,就应该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争取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另外,秋天是一个有特殊含义的季节,它标志着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如果把人生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则从立秋之日起,就已标志人到中年,从此,就进入了人的后半生。在这个时期。极易使人产生一种人生易老,功业难成的感觉。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都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一点。因此,秋天往往被人寄予厚望。其实,你若在春天辛勤的播撒了种子,夏天又下功夫除草灌溉,秋天大多会有一个满意的收获,这一点提醒人们在人生的春天要学会设计好秋实,否则在秋天只能无限懊悔。可是,一旦遇到了洪水、冰雹、干旱、霜冻、飓风等灾难,你的付出,很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时,即使收获不如人意,也没必要嗨声叹气,否则你只能徒增烦恼,不会有任何积极意义。况且,只要人们做出了努力,总会充满希望。而一个个渺茫的希望,恰是支撑人生活下去的动力。因此,在此时赶快播撒适宜秋天生长的种子吧,诸如秋菠菜、秋黄瓜、秋香菜等,它也许会给你带来点点绿色的希望。
  秋天,肃杀的冷酷,无疑使人倍感凄凉。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月凉初透。”、“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给人一种凄苦之美,将深秋的冷酷表现得淋漓尽致。而 欧阳修《秋声赋》中所言的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萧杀而为心。” 则更是加深了人们对秋的悲情。秋是金色的、红色的,中国人喜欢红色,我们要学会从黄里透红的落叶,金黄的果实中寻找快乐。你看,秋天的色彩是多么浓烈绚丽,它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由衷的感慨;春华秋实,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在秋天得到了印证,她为辛勤耕耘的人们带来硕果累累,使不断追求的人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难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给秋天唱赞歌。是谁在悲秋?我觉得无非两种人,一种是无所事事或轻言失败的人,另一种是将个人的荣辱悲欢看得过重的人。悲秋的根源在于其消极颓废的人生观。而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们则在大胆的拥抱秋天,赞美秋天。
   2004.9.28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