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云忆红晨-个人文章】
英雄的愤怒
□ 云忆红晨
2004-10-05 17:45
收藏:2
回复:14
点击:5190
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虽没有至始至终参与战斗,但他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战局的胜负。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非凡的气度和情怀。当阿伽门农欲夺走他的女俘时,受辱的阿喀琉斯愤而退出战场。我们姑且不论女俘的价值有多大,因为作为阿凯亚部族首领,作为阿耳戈英雄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儿子,阿喀琉斯显然不是输不起战俘。更何况,在战争的紧要关头,能将自己珍贵的盔甲送给友人出征,虽然也是为了尽朋友之谊,但一个战将能毫不犹豫地将保卫自己性命的盔甲献出,亦足以说明他的慷慨大度。他真正输不起的是尊严。尊严,在人生的最高处。一个纵容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的人,他至多是一块让别人成为英雄的垫脚石。没有勇气反抗,也就从本质上变成了懦夫。然而阿喀琉斯无惧阿伽门农的权威,依然退战,他的尊严是无法摧毁的。
英雄的胸怀总是宽广的,他们为了手足情谊,往往能够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演绎出“士为知己者死”的肝胆义气与悲壮豪情。在朋友帕特洛克罗斯牺牲以后,阿喀琉斯在悲痛与仇恨交织中挥戈战场,杀死了赫克托尔。在残酷的战争局势下,每个人的命运几乎都是“朝不保夕”,但他没有犹豫。阿喀琉斯胜利了,他的胜利与其说是凭借精湛的武艺,倒不如说是仇恨的怒火给了他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显然,阿喀琉斯的“退战”与“再战”完全没有受阿伽门农的掌控,也从份表现了他的英雄胆识。他的愤怒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挚的,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由此可见,愤怒不是绝对的坏修养。正是这恰到好处的愤怒展现出了阿喀琉斯的独特性格,也拉进了英雄和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在人们眼里有了真实可感的质地。阿喀琉斯成为特洛伊战争中无可争议的英雄,其光芒甚至盖过了作为联军统帅的阿伽门农。这并不是由人们一时的褒贬所致,而是众多的读者在阿喀琉斯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英雄所应具备的种种内在素养,从而由衷地敬佩阿喀琉斯。在这一点上,阿伽门农是望尘莫及的。
毋庸置疑,阿伽门农同样骁勇善战,而且他的权利还大于阿喀琉斯。可正是这些权利的重压是他忘记了至真至纯的亲情。为了保住自己的统帅地位,为了战争的展开,他不惜用亲生女儿献祭。这似乎是一种伟大的牺牲,而事实上在利益的天秤上,阿加门农显然是“重权利而轻亲情”的。中国有句俗语说“虎毒不食子”,面对这样一个残忍之徒,谁会由衷地仰慕他呢?因为“殷商受命咸宜”,所以才得以“百命是荷”,像阿加门农这样的违背道义的之人,最终也只能落的妻子背叛,儿女反目的下场。
阿加门农也是一个缺乏远见卓识的人。在战事紧迫之际,他为了个人需要而拒绝交出克律塞伊斯,甚至羞辱阿喀琉斯。这种挑起内部矛盾,削弱自身力量的做法实为兵家之大忌。贾平凹说:“让一只猫去拉车,它只会把车拉到床底下去。”同样,一个没有大胸怀大气魄的人去领导战争,他必然会把自己的军队拖向败亡的泥潭。试想,如果没有阿喀琉斯后来的怒而出征,那么特洛伊战场上倒戈的恐怕就是希腊联军了。
尽管阿伽门农的两次愤怒表现出了巨大的情绪波动,但他的愤怒和宽容是不矛盾的。在杀死赫克托尔,为朋友报酬之后,他为年迈的普利阿摩斯只身进敌营求取儿子尸体的行为深受感动。他当即斥退了守在军营外面杀气腾腾的阿凯亚士兵,不仅对普利阿摩斯以礼相待,承认归还赫克托尔的尸体,而且还下令休战两天,让特洛伊人民为赫克托尔举行隆重的葬礼。当我们的目光再度聚焦到那个“短兵相接”的场面时,我们仍然不得不像普利阿摩斯那样惊异于阿喀琉斯的宽广胸怀。阿喀琉斯的这一义举,让无情的战场闪烁除了人性的光芒。
合上那本《希腊神话》,特洛伊战场上的将士们仍在头脑中旋转,让人眼花缭乱。他们同样具有非凡的武艺和胆识以致我们无法如《水浒》那样去区分强弱,划分等级。然而我认为,这种对人物的铺陈刻画并非仅仅为了谱写一曲英雄赞歌,而是为了引起我们对英雄的深层思考。从阿喀琉斯和阿伽门农的性格剖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仅以勇武和权威来定义英雄显然是肤浅的。真正的英雄,在人格上是至高无上的,在品德上是胸怀天下的,他们不是披甲带胄的冷面杀手,而是重情重义的热血男儿。阿喀琉斯做到了,他才是当之无愧的真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