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红笺小字34-个人文章】
摘录陈绍伟的"台湾爱情诗赏析"的部分序言[转载]
□ 红笺小字34
2004-10-23 14:36
收藏:1
回复:0
点击:6636
序言
陈绍伟
中国新诗从破土而出之日起,爱情诗也就融进了民主,自由的精神.在爱情诗领域,反封建意识是十分强烈的.汪静之先生的《惠的风》诗集刮起一阵不大不小的旋风。本来,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随着时局变化,许多诗人没有多少心思放在爱情诗上面了。
1949年之后,大陆诗人闻捷,以《天山牧歌》又一次引起大陆诗人对爱情诗的注重。他的爱情诗注入了新生活的气色,成为“闻捷式的爱情诗”。那种“劳动--爱情--喜悦”的格局。作为闻捷本人的创作来说,不失为是一种创新。但是正式由于他的这种创作格局成为一种模式的时候,爱情诗艺术本身也就停滞了。
直到20多年过去之后,林子女士出版《给他》和舒婷女士出版《双桅船》,大陆的爱情诗才又以新的面目出现。她们的功绩在于突破了“闻捷模式”,是爱情诗走向多元化发展。
我之所以要粗略回顾大陆爱情诗的变化过程,是在于说明台湾的爱情诗倒是更直接地衔接了《惠的风》的诗风,较少地受到时局的气候影响,让爱情诗沿着自身的艺术规律发展。
台湾爱情诗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
艺术地揭示爱情领域的各种心态。爱情诗是贯穿人生的全过程的,当诗人把诗笔伸到人生的各个生活领域的时候,才显示爱情诗的丰富性。
历来的爱情诗名篇,都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折光。但是这只能是“折射”,而不能是生硬的贴标签。台湾爱情诗似乎有“纯诗”的倾向,但它的“纯”,还不是全然游离于特定社会环境之外的,只不过是更讲究爱情诗自身的特点罢了。情不浓,不成其爱情诗。书写真情,才能以情动人。台湾诗人注重表现创作个性。
台湾爱情诗讲究构思精巧。精巧本身是一种艺术美。由于台湾爱情诗存在着反差极的诗歌流派,这就使爱情诗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面貌。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台湾诗人的文化层次较高,这使他们的艺术趣味、艺术感受、艺术追求、艺术表现进入较高的层次。“土生土长”不是不可以成为诗人,但是要成为名家,不能忽视文化素养的提高。台湾不少诗人是“学者型”的,生活,文化的视野较开阔,为他们进入更高的艺术境界提供了必要而又有利的条件。
1990年10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