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雪堂-个人文章

写实主义的歧途

雪堂
2004-10-30 22:11   收藏:0 回复:3 点击:4940

    ——有感于《北妹》的几章  
  
   近来跟读了几章的《北妹》,听说争议颇多,我却总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突然想起早年国内的一系列“黄土风”的电影,以昭示丑陋来表现一个人群的生活状态,当时那批主创人员同样倍受争议,但开了风气之先。人们往往不能容忍异常真实乃至有可能正是自己早年的生活场景被那样赤裸的放在另外一个公众场合。多么相似的情况。
   一部小说如果因为表现了完整而真实的生活而毁誉参半,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就像今天,笃信现实的人们会因为《北妹》的充分写实同时使用了张扬的笔触而击节赞赏;同时那些心理承受能力稍差,而不能接受阅读文字给自己的不良感受的人开始敏感地担忧起小说人为放大了现实中人性的丑陋随之带来的深重的消极影响。这便是争议双方。我基本上是比较偏重于支持后者的,我不愿做个暧昧不清的申论者。
   晚间我还和朋友聊起《北妹》。我说它会不会有点过分,他说,我却觉得能写到这些东西很有勇气。你能否认现实中有北妹这样的人物和她所面临的场景吗?我回答说,大概是人们太关注阴暗了,我们总是走极端。他说:总之它真实存在,不管怎么说,我看重小说的勇气。
   以上大概就是写实主义经久不衰,倍受关注的原因:勇气,说真话的勇气。其实我们从来都看重一部作品的真实生活底蕴,“是否让现实活在纸本里”这一度成为评价作品的主流判断。然而对于《北妹》这么一部小说来说,我不想问我们“因何写实”,而只想问“如何写实”。换句话说,我们这里只想讨论如何勇敢地写实——如何评价勇敢?为了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反腐题材”作品这个例子:谁能说反腐题材小说不是一种写实主义?那么它是如何说真话的?这就是我由衷赞赏这类反腐题材作品的原因。它们是在另一个层面,另一种高度写实,其写实程度、故事情节的爆发力、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对不同阶层生活的人文关怀,相对于主流来说都是锋芒毕露的,都绝对是主流声音的不和谐声调,都应当是最受争议的。然而每一部深刻的优秀反腐小说作品来到前台之后,却很少有毁誉对峙的文评局面。那么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用笔中规中矩吗。我看,主要是因为这类题材作品在充分而深刻到位的写实的基础上,凭借着高度的责任心,从公众基本良知的立足点出发,提出了所谓的“解决方案”或者鲜明的态度。这是一个共性的东西,细微差别只是在于作者本人的心理强健程度的差异罢了。我只是想说,如果我们经过写实之后,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甚至不能合理而明确地评价现实,那么这种写实的目的我看不清楚。
   我想所有看过《北妹》这几章的人们都有一个切身感受,那就是:这几章节写的很“狡猾”。它只是在稍有另类激情地讲这个女子的故事,用笔不偏不倚,真真地是站在墙头。我一个朋友就这样评价说,它会让处于两个写作流各自阵营的人都以为它是自己那一边的人。所以它能让很多持不同观点的人都能看的下去。这无疑是这部作品最大的魅力。我的朋友眼光敏锐,轻而易举看破了这一点。我想这也许是一条路,但并不是一条新路。它并不能更多地说明客观,因为《北妹》的写实所营造的这样一种较大范围的灰色地带与气氛泾渭分明,而写作的主视角并没有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公道的讲法是,小说告诉人们有这样的人和事真实存在,并且不仅仅存在于局部。其他,没有了。
   人们是不是极端地关注阴暗,不得而知。我们也并不是不关注阴暗。阴暗的东西在我们此时彼此的谈论中仍然在肆意泛滥着。但这不等于说我们有必要用文字来记录并每时每刻去告诉局外人。所以我说,阴暗已经占用了我们太多时间来审视,而且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剩下的只有因为专著于对阴暗的描写而吸引的众人的猎奇目光,反过来又催化了这类写作的产量——这个意义不大的文化生态的循环。虽然说通过阅读竟然能给使多半读者产生一种十分不祥甚至是恐慌的内心感受,虽然同样彰现了文字的魔力,但毕竟不妥。这种情形,想来也是那些一直坚信文字能创造和谐安详的心灵感受、或是给予人在苦难中重生与寄托的力量的文字唯美主义者肯定所不能容忍的。
   如果与此同时,无意中使涉世不深的朋友误以为这类作品之所以立场暧昧是出于对无节制地张扬个性的推崇,我想实非出于我们每个人本心吧。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种写实“主义”,大概走在一条因为难言而貌似舍本逐末的歧途上了。
  
   于2003.12.14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