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松杉树-个人文章

关于文学的长短句

松杉树
2004-11-11 13:21   收藏:1 回复:6 点击:6938

   
  
  小说与文学格调
  
  文学格调与阶层无关,乡里俚语可以典雅不俗,而所谓金银白领及类小资话语也可能俗不可耐,其他阶层亦然,不一而足。
  种种文体中,最能显作者之文学格调者当首推小说,小说长短与否并不重要,但是要成为真正耐读耐看耐人品味的小说,则是要有作者的高格调才可以。
  而当前为文者,多涂鸦文字,虽浓墨重彩却乏见小说真义,恶俗的文字读来想见其作者也必定令人作呕,而其若尚不自知,则注定无所观矣。
  
  诗歌与诗人气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观众生相,当知此语不虚。
  然古人所言诗书自不同于今日之诗书,腹藏经典诗歌千卷化而能用与腹藏文化垃圾快餐万篇自然不同,若以我所论,所得诗书不同自然气质各异,而气质者,随因缘流转,千变万化莫能一衷,但其中一种最是难得,得之而又最难隐去,那就是诗人气质。
  诗人气质,以文人观之,是难得之性情,既得之则往往恨之爱之,而恨也莫不因爱之太甚——此足见诗人气质之秀美,非秀美不足以爱恨如此;而以政客流俗观之,则往往嗤之以鼻,或骄横指责或矜持漠视,言外之意,莫不都是诗人性情不足以用之意——此种论调千百年来莫不如是,当一笑鄙之。
  世道如此,哀叹无益,但回顾几千年文学史,但凡诗人气质能够飘逸无拘性情舒展之际,皆是文化瑰丽让后人神往之时。魏晋风度中药酒掩饰不住的诗人气质让人千年向往,而余光中在《寻李白》中更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诗人气质在此达到极致的秀美,惠泽后世诗人而又常让人遗恨生之不淑。盛唐诗人虽生多坎坷,但是在文化上的地位却是世人认同,而诗人性情受打压之年代,无论是兴文字牢狱,还是腐儒霸道,无论是远之宋明还是近之文革,文化领域色彩均灰暗不已,由是可觉得,诗人气质才是最华美的气质,而文化的繁荣至少要体现在诗歌的繁荣,如果没有优秀的诗人,如果文人没有诗人气质,如果没有优秀的诗歌,我认为那将是文化荒芜的时代。
  
  小说的繁荣与诗歌的凋零
  
  小说的繁荣只是大众文化的流行,而诗歌的凋零则是精英思想的没落。
  谁都可以写小说,而小说宽广的包容空间也给每一个人提供自己的空间,但是并不是谁都可以写诗歌——除非把粗劣的文字拼凑也叫做诗歌。
  小说家可以是科班出身,也可以是草莽英雄,可以是谦谦君子,也可以是睚眦小人,当然好的小说作者必然要求才情、人品、格调兼备,但是从小说日益繁荣的表面现象来看,至少说明小说进入的门槛之低,如果你什么都没有,没有高尚的人品,没有过人的才情,没有一技之长,那么小说或者类小说的创作倒可以是一条值得你尝试的道路,因为在这个哗众取宠的时代,在文化垃圾横扫眼前的时代,任何文字都有被炒卖的可能。
  而并非每一个人可以轻易批上诗人的外衣,诗人气质当如兰,如果没有兰质慧心,是无法成为诗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小说家往往可能在中年或者晚年才创造出他最伟大的作品,但是对于优秀的诗人而言,好作品往往在年轻的时候就被创作出来,诗歌可以模仿化用,但诗人绝对是无法替代的。
  因此,我崇敬的小说家并不太多,但是对于具有诗人气质的诗人,无论古今中外,只要是至情至性,我至少是很喜爱的。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