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寻梦之旅-个人文章】
排队的故事
□ 寻梦之旅
2004-11-26 15:15
收藏:0
回复:11
点击:5458
今天在由由的日记中,说起了在移民局排队故事,不由也想起了我小时候排队的故事。找到以前曾发过一个贴。转贴在这里,让大家也知道过去的中国人排队仍家常饭啊。
***
前些时在锐思看了一篇文章问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排队,并举了一例子证明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劣根性。
不知道他是依据什么下的结论,但我知道写这文章的人一定年龄不大,所以只根据道听途说和只言片语和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就开始妄加定义了。
小时候,“排队”是我们做的最多的功课了。特别是文革期间,在我的记忆里不论买东西和办事从来都是与排队相关联的。我们在欢庆改革开放一个伟大成就之一,就是我们再也不用排队了。
因为排队费时间,有的队需要排上一两个小时的。大人们因为工作忙,排队的任务往往是落在我们小孩身上了。
印象最深的时小时候到菜场排队买菜,那时菜场蔬菜种类不多也不过是青菜萝卜之流,一个队只能买一种,而且为了照顾大众往往一个人规定只给买一两角钱的菜。所以早晨买菜往往都是结伴而去,而且一定要起个大早,一般都在四五点钟左右,都是卖菜的辛苦,其实那时我们比他们辛苦的多,菜场大门没开就守在门口,一人手中拿几个破篮子或几块半截砖头,门一开就奋力冲进去瞅准目标先把砖头篮子放好在队伍里占个位子。如果人多,就可以一下在几个队里都占上一席,然后大家就互换着把那几样菜给买上。当然有时也有占错队的,排了一会被告之这个摊点不卖,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最亏的是一人来的,这个队没占上,再重新排队,花了时间不算,有时买到的还是一些最后的下脚菜了。
虽然早晨买菜很辛苦,特别是在冬天的清晨是那么的冷。不过一帮子人在寂静无声的南京新街口的大道上大声喧哗还是挺开心的,如果能买到几样经济又实惠的菜那就更开心了。(那时南京新街口菜场就在现在人民商场的对面)。后来,随着后面市场供应的好转,虽然买菜还是需要排队,但再不用起那么早去“抢”菜了。不过那一段大清早结伴买菜的日子一直深深的留存在记忆里仍然是那么清晰。虽然很苦,却也快乐。
最热闹的排队是冬季买腌菜的队了,南京长江路一条街上堆着许多堆腌菜(扬州青)每一个菜堆边上都排着一只长长的队伍。那时是计划供应每家总有一两百斤。谁也不会放弃不买,冬天里就靠它佐餐呢。各式各样的运输工具在这儿各显神通。连着一个多星期这条条长龙一直都经久不衰。
记忆中排得最长的时间队是那年周总理去世时前往梅园新村悼念一代伟人,从下午二点多钟一直排到十二点钟才进了梅园新村。
也有最开心排队的时候,那是过春节时爆米花,抱着一小铁罐子的大米,揣着一角二分钱,拎个盛爆米花的盆子,听着澎澎的爆米花的声音,闻着阵阵爆米花的香气,耐着性子排着队,临到自已的时候,总是要求爆米花的老头能让多加一把米进去。然后盯着那鼓着肚子的爆米筒,一下二下的忽悠着。然后看着爆米筒伸进一个袋子里露出一个角,爆米花的老头用套筒套上---这是要出锅了。我们连忙悟住耳朵,一声巨响,白花花的爆米花流淌出来了。半天排队的辛苦在这一刻化为乌有。
也有过很自豪的排队,那时受母亲之托在银行存款。其实也不过是零存整取那一类,就是每月固定存上几元钱,年终一次取出好过个年。这是当时大多数老百姓选择的存款方式。看到别人都是两元、两元存的时候,而自己存的是五元钱,忽然有一种莫名的虚荣。心中当时最大的志向时以后工作了要十元、十元的存。
当然也有许多痛苦的排队经历,时过境迁也无须回顾了。
排队,是我们儿时的一种阴影,但又何偿不是一种磨炼。
作者签名: 满纸荒唐言
一把心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