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铁马-个人文章】
浅谈“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矫正对策
□ 铁马
2004-11-28 17:09
收藏:0
回复:0
点击:481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深入研究“后进生”形成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将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得更好。
一、要摸清情况,确定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根据本人多年的教育实践,认为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来自非健康家教环境的不良影响。有些做父母的,为了让孩子学文化知识可说是绞尽脑汁,但在培养孩子心理素质方面却很少动心思费力气,甚至把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气、错误观点传播给孩子;还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养成了孩子任性、抗拒和目中无人的非健康人格;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关怀较少,子女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无法忍受家中无休止的争吵,或厌恶父母的不好品质、不良作风,从而变得性格孤僻,感情脆弱,心理自卑;有些家长本身就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子女势必受到这些不良心理环境的影响。
2.来自学校的原因。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学习成绩较差或思想品德有有问题的学生,被贴上“后进生”的标签。这些学生很难处理好人际关系,他们常常丧失了集体的友谊和同情,以至于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后进生通常是集体荣誉的破坏者,同学都讨厌害怕他们,不愿和他们亲近,即使他们有过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但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而他们产生了心理对抗;另一方面,一般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经常成为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嘲笑的对象。为了表示不满与反抗,他们在外表上往往表现出傲慢骄横的样子,而其内心却又常常低估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对自己缺乏信心。久而久之,学生把自己暂时的不良行为看成自己行为化的习惯,形成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和“表里不一”的心理特点。这种不良定位一旦形成,就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在行为上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到学生的进步。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处于成长时期的孩子,对于真善美、假丑恶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把好事当坏事,把坏事看成好事,片面模仿追求他们心目中“英雄”的行为、思维方式,从而加速了其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变形;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侵蚀着学生的心灵,给学校教育带来负效应。
二、启动内因,对症下药,持之以恒,将后进生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后进生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发端于复杂的内因和外因,有一定的顽固性,只有截断源头,疏通渠道,启动内因,对症下药,方可取得成效。
1、要关心爱护学生,做后进生的良师益友。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后进生有的在家庭里得不到温暖,有的在情感上受到过伤害,他们往往更缺少爱。在学校,教师要真心的爱他们,真心实意的和他们交朋友,及时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给他们指点迷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为他们规划美好的前程,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他们能够爱心学习,积极上进的力量源泉。
2、要注意及时堵塞不良渠道,割断后进生与社会不良因素的联系。如禁止其进“两室一吧”(电游室、录像室、网吧),学校要与当地有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形成监督机制,使综合治理形成实效。
3、要积极创建适宜矫正不良心理品质的健康家庭环境。一是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形式,来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二是通过家长学校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
4、讲究艺术性。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对有毛病的学生,不要动不动就大声训斥,要善于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提出表扬。实践证明,赏识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苏霍姆林斯基讲过:“只有当你说他好的时候,他才会好起来。”可见表扬激励对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教师在适当的场合,对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养成他们将康的心理,使他们产生好学上进的动力,从而更好的激发他们上进的动力。
5、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一视同仁,对于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提出一些难度适应他们的问题,给他们提供发言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探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不能一味的关注优等生。另外,我们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爱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给他们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发挥,优点得到了肯定,他们的情绪就会健康稳定,就会自觉的改进不足,主动发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的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教育的平等的观念。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方兴未艾,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