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雪堂-个人文章

也谈散文选题与批评   

雪堂
2004-12-01 20:43   收藏:7 回复:3 点击:6727

    事先交待一些背景。
   近几年接触网络创作以来,我发现自己关注最多的,是散文这种文体。我预料到《背影》、《荷塘月色》的年代之后散文创作的断层不断积累,一定让人始料未及,因为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故;而网络创作潮流在各个文体而言都有强代表性。于是,我接下来看到了一些散文作品,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迷惑。这些散文可以简单描述如下——满眼一望,通篇都是漂亮的中国字、词以及种种情调,每段分行,读完眼睛很舒服,而脑袋却真的很糊涂。因为这也同样不是我自己的生活场面,我基本无法接受作者的好意,无法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气氛。或许是对美好的事物很迟钝,我感觉这些散文作者写的不是他们自己目前的生活,而是他们梦想的生活,在那文字努力营造的情调之下,地点是固定的,饮食是固定的,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如出一辙的,连感受也是一样的。因此,所有这些作品主题都是一样的。读完之后,我觉得这种散文主要做了这样一件事情:作者跑来问我——你知道某某那样一种情调的生活吗,不知道?它就是那样的,难道你还不清楚吗?那就到中文词典里所有美妙的词汇中去找寻吧。以一个普通读者的阅读而言,我觉得这是在“强说愁”,在“贴别人生活的牌”,这不是我想寻找的散文。后来我来到“红袖”,发现在同一个网络之下,这样的散文不可避免,而且这样的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推崇,成为好散文的定型,后来者只要照此办理即可——不管怎么样,客观上这是传达出来给读者的意见。另一方面,正视、抒发朴实生活的散文创作,由于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开始放弃自己创作基础的长处,无条件堆砌辞藻。我觉得这是个现实。我一直在寻找能在真实生活背景之下,散文创作选题、表达的突破。然而至今没有结果。
  
   选题上的尴尬。
   有位朋友说得好——“不是思想的陷落,是眼球的陷落”,基于以上认识,而且这种所谓公众的“偏好”不会轻易改变,因此我们探讨的这种散文创作中选题的尴尬,长时间内不会消除(个人臆断)。亲情、爱情、闲情、乡愁、人文山水——这些选题,确实是目前散文创作的主要选题范畴,也确实有桎梏的影子,新意不可多得,往往整体感觉要逊色于产量。我觉得,一是有上述的因素需要谅解与容忍;二是我认为来源于生活的一切创作,其中应该有一定的规律。不妨回忆我们平日阅读散文的心态,我们为什么读散文?我觉得根本有别于杂文,而不同之处也就生出了杂文。在一篇散文中,我甚至认为人文要比见识更重要;在散文中,我尊重人性胜过观点。以个人普通生活为限,亲情、爱情、闲情、乡愁是基本主题,其产量丰富也是出乎自然;人文山水,喻人文关怀与体察于自然风貌之中,由古至今,是文人容易接受、享受的创作源流——这些都是首先还原为真实生活而后从中去发掘创作的潜力,我认为时下的创作,不拘文体,都正是缺少这种承认真实生活,还原生活本身的过程的。在平常的甚至是常规的选题上能写出新的趣味,非常不容易。因此,在这些个选题上写散文,写出真性情的,写出活下去勇气的,不管文字是否美丽,是否获得了某种时尚的情调,我要向作者致敬。
   难道离开这些主要选题,我们没有出路?这一点我不承认。但是所有新路都不是捷径。散文不同于小说创作,因此,离开本人生活现状去复制别人的生活情调,真的是非常艰难,我不认为这样能写的出大家都承认的好散文。这是个原则,好的散文承认朴实平常的生活。
  
   散文创作是否检验思想?
   现在流行一种判断,思想高于一切,而此“思想”又大不同于我们平常一向所说的“思想”,而是思考层面很高的哲思。仿佛一切不从哲学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就是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创作就是没有价值。反思社会与历史多过反思自身,我觉得就是没有起到“哲思”的用途,此“思想”只有纸面上的意义。我们是否谈“思想”谈得过多?让人想起了过去那个谈思想的年代。我觉得,这种思想的爱好,在别的文体或许还可说,而在散文,则立现其偏激。显而易见,散文中既然已经分出了杂文,则散文不是杂文,给散文以过于沉重的社会思考负担,创作起来作者非常难于控制,一不留心就会留下所谓“硬伤”的证据。其实我们一向所说的哲思,基本上是一种非常态思考,这就与散文这种一谈起来大家都有感触的常态表现格格不入。即便散文大家,做起来也需十分专注,用思想来检验散文作品,不是对散文创作有所突破的帮助,而恰恰是束缚。
  
   散文创作是否要有学术批评?
   一般来说,学术批评可以在多数文体中无往而不胜,因为学术在传统中处于强势。譬如杂文,探讨时一旦有学术闯入,人们就往往不便说话了。偏偏散文又是个例外。我认为散文创作的尝试中,根本就没有学术批评的容身之处。这当然是基于散文这种文体的人文特点。我们一直以来提倡“常人要有常识”,最初就是对学术理论来说的,指的正是学术脱离实际、脱离实践的惯性。看待散文,要承认散文创作的常情,我觉得这是入手之处。另一方面,对散文不是不能做文学批评,我觉得首先要尊重散文的生活基础,尊重散文的一般选题;其次正是要避免读者自身的生活背景干扰,不论你是处于如何的文化环境与研究领域,都应该作一种努力,那就是试图去接近散文作者的生活,去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如果没有成功,至少我试过了。我会承认人们的生活状态的差异。以这种看法出发,我自然认为,判断散文创作不应该搀杂自己的学术和专攻,散文创作批评中没有学术批评。所有对散文创作的批评中不公正地引入了学术,引入了专业的,不是批评者没有放松心情,就是旁观者有误读。
  
   以上看来,似乎有点过于宽待散文?还是也有点像开头提到的那些散文一样矫情?迄今为止,我读过所有关于散文创作与散文创作批评的文章,都或多或少希望在选题内容上有所突破,着力避免滥情、矫情、俗套、八股。然而究竟谁知道什么才是好散文?怎样才是“大气的散文”?情调与“大气”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以今天的一贯批评标准,经典的大家散文作品也无时不在出现精神缺陷、表达缺陷。他们创作时似乎也没怎么能回避了常规的选题。现在,我一听到有人在谈散文选题,谈散文表达,总是迫不及待地问:在哪,是谁,有什么新东西?然而每每读了之后没有找到我需要的东西。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散文,到现在还不知道,这是真的。
  
   04.8.31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