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聪明傻蛋-个人文章】
我看中国的道路
□ 聪明傻蛋
2004-12-05 01:23
收藏:0
回复:1
点击:4670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被迫打开了自己的国门,以往异族入侵的规律失效了,这次在中国人眼中(当然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中国的落后是全方位的了,我们先是觉得我们器物不如人,然后觉得我们制度不如人,最后觉得我们观念,也就是我们的文明不如人,我们5000年以来树立起来的自信心坍塌了,整个民族的抗争史有点象是传统文明的衰亡史.总之我们延续了久远历史的文化丢了.时下的中国与中国的历史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或者说是断裂,现在的人们在苦苦追求物质的极大满足,在变的虚伪,忘记责任,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富人没有回报社会的愿望(这一点,南方周末有一期创富版里的善款榜和富翁榜就可以了解),整个中国社会是一个金钱社会,缺乏人情味,缺乏责任感的社会.
我不敢说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比西方怎么怎么样,因为两者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性质文化,不具有可比性,可悲的是我们习惯了用一种相当偏激的标准来比较这两种不同的文明,的确.在物质创造能力上,中国传统的文明失分了,这不仅是民众的可悲,也是时代的可悲,在一个物质压倒一切,可以摧毁一个国家 . 一个民族,带给民众灭顶的危机的物质时代,我们的传统扮演了悲剧的角色.
如果我们把文化定义为人与大自然交流的工具的话,文明无疑可以分为三种,其一是西方文明,它倡导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无限的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欲望.这种发展观注定了后来近代自然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出现,其二是印度文明,或者说是佛教文明,他倡导人禁绝欲望,过一种清心寡欲的生活,其三便是中国文明,中国文明不提倡欲望的无限满足,也不提倡欲望的摈除,它要求有适当的欲望,但决不做欲望的奴隶,这是中国文明的核心观念.荀子云:圣人制礼仪,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必不求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二者相持而长,是礼仪所以起也. 就说明了这一点.
从欲望与满足的角度来讲,我们古代的圣贤知道欲望是一个无底洞,正所谓:欲壑难填.孔子和其他圣人看中的是人精神的幸福,对个人而言.他强调的是责任,"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人自然有能力强弱,但有了这种责任,社会就有人情味,不均就不会成为社会问题,">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什么是所谓的德,即" 治国 修身 平天下" ,强调的是一个人的济世情怀.
古代的中国并不缺乏发展经济的手段和方法在民间,早就有陶朱公. 吕不韦那样富倾天下,可以将一个国家玩弄于鼓掌之上的大商人,在政府,特意将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里将商排在最后,不是不能,而是传统的思想在限制这样,从汉武帝盐铁政策开始,中国古代就一直在抑制商业的发展,压制富人就是在保护穷人.董仲舒云:使富者足以示有,而不至于骄.使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调之", 就是历代王朝的政治思想.
西方沿着它们追逐欲望的道路发展,这种发展的弊端已经完全呈现在社会历史上了,这种自私的发展观先毁了生态,在破坏了人类社会的和谐,最终毁了西方人自己,西方的悲观主义者们在哀悼:人死了,尼采在看不到彼岸的现实面前发疯了,异化成了人类热门的话题,但是西方社会在这种一元观的发展哲学走入死胡同后有了改变.
蜘蛛侠是部我喜欢的电影,它代表一种业已形成的精神,"能力越强,责任越大"这样的台词在表明西方发展哲学变的不在自私,不在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是有了责任感,试看今日的美国社会,比尔.盖茨已经捐了上百亿美金,据说还有捐掉他财产的99%.其他的富翁也同样如此.遍布美国形形色色的基金会代表了社会扶弱救贫的良知和行动...
20世纪是一个流血的世纪,在西方压倒性的优势下面,我们以一种不得不改变悲情姿态走上了西化的道路.在西方和传统之间我们有过徘徊,有过斗争,有过血泪,有人把传统看的高高在上,梁漱冥把中国传统文明看成是世界未来的希望,更多的人把传统看的一文不名,"打倒孔家店"这样的口号曾经甚嚣尘上.在我们被迫选择的西方面前,我们有了永远也填不满的欲壑.我们变的冷血,在悲惨面前我们充当了麻木的看客,我们都带上了面具,虚伪,变的空虚.社会正在变成一个穷人富人对峙的地狱..
也许新文化运动的梁漱冥们曾经的鼓呼有些不合适宜,但中国的真正稳定.强大.需要学习和继承传统,那里面有能给我们指引类似宗教精神的启示,中国人自己的终极关怀不是学自别人的,而是我们老祖宗留给的.在中国这场不温不火长达百年的文化复兴当中,才有中国的未来,只有这样,才有中国的特点,才是所谓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