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雪堂-个人文章】
一些对写作的反思
□ 雪堂
2005-01-28 17:59
收藏:0
回复:1
点击:5034
最近一位“青春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出了点问题。过了不久,一位朋友希望我能为此写点什么,可能是误以为我曾经写过对“青春文学”的一点不同看法,而且一直在关注媒体行为,这个时候由我来写,选题明摆着——反思“青春文学的”创作根基与诞生环境,想来大概可以写出一点不很好看却很痛快的东西来。依照我的个性,不会给热闹局面锦上添花,但也不愿往有人的井里扔石头,做不来。另一方面,我并没有看过这些“代表人物”的小说,真的没有看过,因此我来说话没有任何说服力。一半年以来,多少艺术人士没了,尤其是想到他们代表的时间,想到他们曾经刻画的文化印记是多么的醒目,我心里头空落落的。这个时候来讨论一座偶像的轰然倒塌,两者之间的反差实在叫人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现在看来,有很多事情,我们在注意它们的时候,不应该孤立地看到某个人,某个事,因为很多时候事情真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我们不幸只看到了某个人,那就应该先注意到自己的心态与思想是否健康,而不是注意想该用怎样一种刀笔来达到引人注目的表现力。比如我一向注意媒体的表达方式,是因为它和我们大家都有关系,甚至,如果和我本人无关,我就自私地不愿说话了。但是,在今天关于“青春文学”这样的事情仍处于低潮的时候,我如果大张旗鼓地、并且非常笨拙地讨论它的反思意义,那我和媒体以前做的那些人们不喜欢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不同,我那时就成了传媒,做了起副作用的事情。那是叫我在公共场合给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这种“反思”真有那么有意义,可以超越一切?
现在迫不及待的,倒是写作的反思。到底因为什么而写作?我见过的很多非常成熟的前辈写手,各地都有。谈到这个问题时往往也和我以前一样,只知道自己要写,而为什么要写却很难说清楚。“总之,还是写一点”这样类似的回答就很能说明问题。如果我们现在仅把写作当成一件生理上的需要,那就没必要再谈论这个问题了。我们是这样的看待写作吗?现在很多文章,一看而知,那是带着热气出来的,热气腾腾,可谓是在接触到选题后第一时间做的。不甘停滞思考是对的,但是,思考之后有写出来的必要吗?如果说写作成了一件事情的完结,那这种写作则完全成为一种形式,一种结束的方式;写完之后,思考难道和纸面上的文字一起束之高阁了?现在我们写了一点东西,同时也相应地获得了一定的关注,那么,当我们不再写字的时候,还有什么留在身边?现在看来,什么也没有。关于“青春文学”的代表人物,通过这次可以看到,他们不再写字之后、或者文字不再被自己驱遣之后,什么也没留下。这就和我们没有什么分别,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再批评的原因,人们都是一样的。
“胡杨”的编辑写信问我:“难道你就不在乎别人的态度吗,那你为什么写作?”叫我想了很多。这种写作能有什么前途?连自己的独立性都无法保证,连自己都找不到,写下的东西能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然而回顾自己的写作,这种心态却叫人感觉非常亲切。这就是平庸,我看见它了,清清楚楚。
以我自身观感而言,凡是发现自己有文人气息的人,一但他投入写作,投入一些入世的思考,时间一长,其自身就有了两种极端的趋势。一是对文化形态上恶浊侵蚀异样敏感,反应也很强烈,一定要反对到底的。相反,其他的就自认可以不管,不愿再写废话(这固然偏激);一是越来越中立,越来越离开政治色彩浓厚的所有东西,习惯以理性来看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看他也未必会满意自己的写作姿态,著作等身也未必能实现这种写作带给人的内心安定。因此这种写作的思考,也一定会比表面创作更花费精力。
我的朋友是善良的,他们建议我写东西时,也许并没有我这些胡思乱想。因此我才对此作一交代。我是说,现在我宁愿沉默。以上这样的交代容易,写作本身的责问,却不容易面对。
2004.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