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塞外瓜哥-个人文章

黄昏颂

塞外瓜哥
2005-02-04 21:52   收藏:0 回复:2 点击:4913

    精神需要老来少,最美不过夕阳红。记不清是2004年春季的哪一天了,县委责承老干部局承办“老年大学”。宣传材料发下去后,不久还真来了不少的老年朋友,当然其中都是些退休干部和离岗职工。根据个人所长和素质爱好分开编了“戏曲、歌舞、舞蹈”三个大班。一时间红红火火,影响了城乡几十里,学员近二百人。有些热衷此道的老年农民也远道而来参加了学习班。
  “老年大学”负责人是县一中退休的老书记,曾是我的老领导。他多次邀我去帮忙助威,说等搞成形了答应我退出来,我思量再三没有答应。老婆也对我说:“再过二十年我和你一块儿去,现在你这不老不少的去和一帮退休的人混在一起,还不把你也混老了?”可是后来他请了他们的老琴师来找我了,这回我没辙了。那琴师是我的老师,他来了不要说请,是硬逼我上的梁山。于是终于有了第一次参与,领到了第一次授课任务。
  说实话,搞戏曲、歌舞什么的我并不是内行,只是懂一些,能为一些而已。可就是这,在他们中也算是个能人了。学员们呢,就更甭提基础了,大凡来者都是闲得无聊,愿意找份乐趣的人。会唱的,来两句却无板无眼,不会听家伙点;会乐器的,也多是“南郭先生”,更不会读乐谱,这课怎么上呀。得,咱就别求大通套的讲什么基础理论了,就句就段的教,按具体节目排练得了。
  几次课下来,我不得不感动了。看那些老人们,进得班来哪里像个老人家呀。他们学得那样认真专注,练得那样用心刻苦。一遍不行再来,两遍不行再来……直到学成为止。整天价全身心投入其中,尽情地唱呀跳呀,虽累虽苦,可脸上笑容那么灿烂,心情是那么快乐。
  由此我悟出一点主办者的苦心,这不是搞什么老年“大学”,一位好友还建议叫“老年聚乐部”或者叫“老年之家”岂不是更好。给老年人找到一个活动场所,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心有所属,情有所托。这才是那主办者的初衷吧?
  转眼半年多过去了。2005元旦,“老年大学”要搞一次新年联欢暨首届学员汇报演出,他们要把这半年多的辛苦努力和半年多的快乐生活以及他们夕阳般美丽的光彩展示在舞台上,届时还请县委、政府和各大局领导观礼。我参与定下了可演出两小时的二十余个节目,该撤了吧?我原是拉二胡和板胡的,到演出那天吹笛子的那人有病了,那琴师又来逼我:“这个缸还得你来顶。”哈哈,没辙,去吧。
  大幕拉开,观众席上黑压压一片,领导席也满位了。我坐在伴奏桌旁边工作边看表演,渐渐我的眼眶湿了。看那身段,听那唱腔,着实显露出功底来了。这里边写着他们多少的辛苦和毅力呀。
  他们老了吗?没有,绝没有。老了的是躯体,焕发了青春的是精神。人们说最美不过夕阳红,我说精神更需老来少。
  听着听着,我忍不住拿出来手机,拔通了老婆的电话放在台口上,请她听了这场“黄昏颂”。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