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独听夜雨-个人文章

“马三两”轶事(相声)

独听夜雨
2005-04-14 19:18   收藏:1 回复:10 点击:834

    乙:可算轮到咱哥俩“现眼”了。
  甲:你这是什么话呀?
  乙:那你说应该怎么说?
  甲:应该说:该咱们哥俩表演了。
  乙:是,是。下面该我们俩给大家表演了,给大家说段相声……
  甲:停,停!听这意思您是说相声的?
  乙:说不好,瞎说。嘿嘿。
  甲:那我向您打听个人啊?
  乙:谁呢?
  甲:“马三两”。
  乙:“马三两”?
  甲:是啊,您认识吗?
  乙:(沉思状)马——三——两?(摇头)不认识。他是做什么的?
  甲:废话,卖臭豆腐的我问你干吗?当然是说相声的。
  乙:说相声的?咳,那叫马三立!
  甲:马三立谁不认识啊?相声大师,特别是单口相声说得绝。
   (模仿马三立:我给大家说个笑话……)这是马三立,我们的老前辈,谁不
   认识啊。我问的是“马、三、两”。
  乙:“马三两”?说相声的?我怎么没听说过啊?
  甲:看来您可就孤陋寡闻喽。
  乙:您认识?
  甲:当然了。我们俩从小同学,现在他就住在我们家前楼。
  乙:哦,小时候的同学,现在的邻居。
  甲:从小学文艺队的时候就开始说相声。
  乙:哦,起步很早啊。现在做什么呢?
  甲:现在啊?“坐家”。
  乙:作家?哦,搞创作了。
  甲:噢,不对。就是“坐家”。
  乙:作家不就是搞创作的吗?
  甲:对啊。但“马三两”不是。他是没啥事儿,整天坐在家里——“坐家”。
  乙:那叫作家啊?!
  甲:yes!
  乙:别“yes”了。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甲:其实“马三两”也不叫“马三两”。左邻右舍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名字。因为
   他经常喝酒,每次超过三两就高了,所有人送外号“马三两”。
  乙:这么个“马三两”啊?那我怎么能认识呢?
  甲:不认识不要紧啊,今天我给您介绍介绍啊。
  乙:打住打住!我可不想认识他。
  甲:怎么?怕喝不过他?
  乙:哪跟哪儿啊?我跟他喝哪门子酒啊?
  甲:你可别小看这“马三两”,他的故事多着呢。有许多你不用加工,就是相声
   的素材。
  乙:真的吗?说说看。
  甲:就说昨天晚上吧,有人看见他了,他跑到郊区的一个朋友家去喝的。保准喝
   高了。骑个破自行车,从这边上去,一晃荡,从那边下来了;从那边上去,
   一晃当,又从这边下来了。这回学聪明了,我先骑上。
  乙:这回把握了?
  甲:把握什么啊,刚走几步,摔倒了。可倒好,他干脆不走了。
  乙:不走了?
  甲:是啊,不走了,公路边有修路用的沙堆,太阳一晒,热乎乎的,干脆,我躺
   这来一觉吧。
  乙:你看看,这酒喝的。
  甲:睡了不知道有多久,醒来了。抬头一看:天朦朦亮。
  乙:睡了一夜吗?
  甲:哪儿啊。那天正好是阴历十六,皓月当空,如同白昼。他就往天上瞅啊。
  乙:瞅什么呢?
  甲:这个时候,从旁边过来一个人。他问人家:“兄弟”,他指了指天上,“麻
   烦您告诉我……”
  乙:还挺客气。
  甲:是啊。“麻烦您告诉我,那是太阳还……还是月亮?”
  乙:咳!
  甲:那个人也不含糊。看了半天,回了一句。
  乙:怎么说的?
  甲:“对……对不起,兄弟不……不是本地人”。
  乙:俩醉鬼啊?
  甲:马三两心想:我管他妈是太阳、月亮的,我该回家了。
  乙:还记得回家?
  甲:刚走不远,内急。
  乙:要上厕所。
  甲:公路上没有厕所啊,他把自行车放倒在地上,在一棵小柳树的下边就开始方
   便了。
  乙:还知道找棵树挡一挡。
  甲:不找树还好点,这一找树还麻烦了。
  乙:怎么了?
  甲:方便完以后,系上腰带,抬腿这么一走,嗯?绕树转了一圈儿没走了。
  乙:怎么回事儿?
  甲:他把小树也系到腰里了。
  乙:咳,至于吗?
  甲:好容易对付到家了。他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地就上楼了。走到四楼,站在防
   盗门前,掏出钥匙去开门。
  乙:醒酒了,还知道开门呢。
  甲:你听我说啊。知道开门不假,但他站不稳,一插钥匙,偏这边去了;再一插
   钥匙,偏那边去了。开了好久,愣是没有插进钥匙孔。
  乙:咳!
  甲:这时候也巧,楼上下来两位小青年,一男一女,看样子不是这个楼里的,说
   不定到楼上谁家作客才出来。看到他左一下右一下的找不到钥匙孔,那男的
   问了一句:“先生,需要帮忙吗?”
  乙:好心人还是多啊。
  甲:“马三两”说句话,是又可气又可笑。
  乙:怎么说的?
  甲:“不、不……用。您只、只要帮我扶、扶一下,别……别让、让这楼晃荡
   就、就行了。”
  乙:谁扶得了啊?!
  甲:这时候门主动开了,里面出来个女的。
  乙:他爱人出来了?
  甲:哪儿啊。就听那女的说:“哟,是马哥啊,您家在五楼,怎么老记不住啊?
   这是您第六次开我们家门了。”
  乙:咳!开错门了。
  甲:你说就这样,把他家嫂子愁的。
  乙:是够愁人的。
  甲:不只是愁啊,有一次差点给他气死。
  乙:有那么严重吗?
  甲:有那么一天晚上,马大嫂在家一边看电视一边等着“马三两”回来。心里那
   个急啊。
  乙:急什么啊?
  甲:不知道这酒鬼又跑哪喝去了?都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来啊?能不能出什么
   事儿啊?
  乙:真让人操心啊。
  甲:就这样一边想一边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乙:太晚了,能不困吗?
  甲:不知过了多久,马大嫂就听到门口哗啦哗啦有人在鼓捣门。
  乙:怎么回事儿?
  甲:是啊,怎么回事儿?莫非是来小偷了?这下可把马大嫂吓坏了。
  乙:那怎么办啊?
  甲:马大嫂也寻思啊,一边寻思一边在心里骂:这该死的“马三两”,我嫁给你
   算倒了血霉了,什么都指不上你。
  乙:别寻思了,赶紧看看怎么回事儿?不行就报警啊。
  甲:马大嫂仗着胆儿,光着脚悄悄地来到门前,从防盗门的门镜往外一看……
  乙:怎么样?
  甲:原来是“马三两”在开门呢。
  乙:又是找不到钥匙孔了。
  甲:马大嫂气不打一处来,一下子就把门给推开了。“马三两”站不稳,一个趔
   趄,一划拉——咣的一声,他进屋了,却把马大嫂关外边了。
  乙:咳!
  甲:马大嫂在外边一边敲门一边小声说:“‘马三两’,你给我开门!‘马三
   两’,你给我开门!”
  乙:干嘛小声说啊?
  甲:深更半夜的怕邻居听到啊。
  乙:我把这茬给忘了。
  甲:“马三两”听到门外有人喊他,他也从门镜往外看。醉眼朦胧的他看了半天
   也没看清楚。
  乙:真是没少喝啊。
  甲:就看见一个女人,穿的很少在敲门。还喊他。他急了。
  乙:怎么着?
  甲:他说:“刚才按摩,不是给你钱了吗?怎么还撵到家里来要了?”
  乙:去你的吧!
  
  
  
  
  
原创[文.剧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