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回程车-个人文章】
辄书简言(王安石篇)
□ 回程车
2005-05-01 18:24
收藏:0
回复:2
点击:4912
读《上人书》
这是一篇于今读来也很有现实价值的文章,现在网络写手多如过江之鲫,且水准参差,窃以为可以一读临川先生这篇文章,或许会有所获。
文章初段那句“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是说文章没有文采是不会流传多久的。这是现在写手们,尤其是网络写手所力图实现和达到的,但正如荆公所言,这句话只不过是说文章不可以不要修辞文采而已,而绝非写文章的本意,就是那句“徒谓词之不可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咱虽然没必要非遵从所谓圣人的本意行事,但是对于有道理的话还是不妨一听的。
下文他又批评韩愈、柳宗元,认为他们在关于文辞的论述里,只告诉人们在辞饰上下功夫,而忽视为文的本意,但其实韩愈的“文以载道”,柳宗元的“文以明道”,在重视文学价值方面,他们和王安石的观点倒是颇有楔合之处的。所以我想,荆公这些话只不过是一种增加议论力道的手段而已。
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则取诸左右逢其源”。他说是说:人应先有自己的心德,而后才能安心钻研,安心钻研就能打下坚实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就可以遇事左右逢源了。
孟夫子说的这段话极有道理,试观如今那个行业不需要这种态度和精神。在作一件事时,是绝不可以犯那些拖遢敷衍的错误的。王安石说这段话“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为作文之本意”。其实又岂止是可以托为作文之本意。圣人之语,其涵博矣!
对于修辞文采和文章的关系,文中有一段绝妙的比喻“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缕绘画也,诚使其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缕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
他强调所谓修辞者,就犹如器具上的花纹雕刻,只是使器具看起来精巧华丽而已,不一定实用,若徒具华巧而器具本身一无用处,那就不是制造器具的本意了,总之是器以适用为本,文以达意为先,雕刻绘画只是物品的修饰,当然不给他上面刻花镌纹,这也不是制造器具的本意,只不过是说不把华巧藻饰之类放在首位而已。
其实写文以辞蔽义的现象无论在现实,还是在网络文学中,那都是大行其道的,上次我看了一个MM写的一段文字,据她说那是一个长篇小说的开头,写来一副一次就要用尽湘竹楚茅、仙石幽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样子,还需外加杜拉斯、安妮宝贝、………等等等等,我看了几句后,只给她回了一句话,“你小资文章看得太多了,建议用中国话写作”。
文采,是一个写文的人当然很看重的,在这个浮躁年代,你写文时若说出些什么思想性、道义之类的东西时,有很多人是不屑与闻的,但那确是我们应去的方向,毕竟一身氤氲的香气掩不去一个人心底的浮华。
读半山先生文,是为已。
作者签名: 在若耶浣净血污的颊
在剡溪决裂国殇的纱
风舞云谲
雷动电魅
往往嘶鸣斑骓趋
手沉无心系罗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