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mingzhong-个人文章】
红颜秘史(七、不是尾声)
□ mingzhong
2005-05-11 13:04
收藏:0
回复:2
点击:5657
绝代佳人陈圆圆的传说故事
(七)不 是 尾 声
老队长的故事讲完了。
年青的大学生翻翻日记本,然后问老队长:“这么说来,你是陈圆圆的第十一代子孙?”
老队长点了点头。
“那么,你也是吴家秘密的第十一代传人?”
老队长又默默地点了点头。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你可以想象。”老队长说:“在以后两百多年清朝统治时期,我们吴家的人是不敢抬着头,挺着胸做人的。后代子孙中舞文弄墨的不少,但因为“屈为庶民”的祖训,一个也没有出仕做官。但他们又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于是精刻了那些石碑。不过言语隐讳,借以表达心中的愿望罢了。”
“那么。”大学生又问:“那些皇伞,大刀之类的遗物还在吗?”
“清廷的时侯保存这些东西实在艰难。总是藏在不见天日的阴暗角落,纸质的东西天长日久发生变化,无法保存到今天了。那两把锈迹斑斑的大刀,五八年为完成大炼钢铁任务,也溶入了大炼钢铁的高炉。至于朝服皇伞,一直保存到解放以后,但是因为有的人家实在太穷,朝服改成了尿布,皇伞改成被面,盖了好几代人。一直到经济条件好了一点才换了新的。”
“这么说,你们没有什么证据说明这些历史了吗?”
“证据?”老队长兴奋起来,声音高了许多。“还要什么证据?我就是活的证据。我们马家寨100多户1000多姓吴的人都是证据。这还不够吗?”
年轻的大学生没话可说了。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马家寨相对保持着风平浪静的局面。就让自己和这个故事一起沉默吧。他清楚的知道。为吴三桂和陈圆圆说话,将会给自己和马家寨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他终于默默地离开了老队长,默默地离开了马家寨。马家寨和他自己依然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着,生活着。
历史的车轮终于滚到了1983年。那时候的年轻人已经步人中年,娶妻安家,生儿育女。政治上他也站稳了脚跟。他不想再这样沉默下去了。于是,《黔东南社会科学》首先发表了他的《陈圆圆墓考》一文。接着云南《奥秘》、《贵州文史丛刊》等杂志先后转载。于是他时常收到大量的来信,其中不泛学者专家,当然也有不少责难。当朋友们问及他有什么感想。他总是笑吟吟乐哈哈地吟诗一首,算是给予他们的答复:
一堆黄土一孤坟,
一千子孙一脉承。
红颜留下千古谜,
历史真迹染泥尘。
莫道胡编荒唐经,
诸子百家各争鸣。
思州鳌山有土酒,
欢迎远方客光临。
现在,陈圆圆的秘密已经公开。这中间当然少不了他的一份功劳。陈圆圆墓已经修葺一新,被岑巩县人民政府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有关部门还及时拨出了专款,对陈圆圆墓周边环境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开始正大光明的接待纷至沓来的怀旧访古者。
现在的他已经满头银丝。但是依然红光满面,笑容可掬。依然在文坛上辛勤地耕耘着,收获着……
作者签名: 能鸣的钟说明没有停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