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等等等等-个人文章

解读郭敬明现象

等等等等
2005-05-24 22:16   收藏:0 回复:8 点击:6174

    不知道这样将一个孩子的名字抽象为一个定语,将一股畅销书热称之为现象是否有些夸大其辞,但起码可以证明这个瘦小的22岁的孩子(尽管我比他大不了几岁)近年来确实是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这股围绕所谓的“青春派掌门人”郭敬明所刮起的旋风其程度几乎不亚于当年的我们对“小虎队”的崇拜,以及后来由“四大天王”引发的追星热。从某个层面讲,这似乎也是一个好现象,起码证明现在的孩子爱看书的多一些了。
   郭敬明,何许人也?这个问题你要是问一个高中生或者Freshman, 可能会被嘲笑。这个22岁的年轻人,有着小于其实际年龄的外表,和大于其实际年龄的心理。我是从那本偶尔在旧书摊上淘来的《爱与痛的边缘》里认识他的,在此之前,对这个被学弟学妹推崇备至的人物很是不屑,毕竟在我看来,年龄和阅历是一个写手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会选择和我走不同道路的、较为年长的人的书来读,这样一个在阳光下成长的高中生能写出什么深刻的东西。所以看到书店里许多人抢购《梦里花落知多少》时,我用鼻子嗤了一下气,脸上的表情就像有一次在电视里看到有一个女生在刘德华的演唱会上昏死过去时一样。
   首先,摒弃上述的偏见和心里的一点点不平衡,我不得不承认这本《爱与痛的边缘》的作者的确具有着超强的写作天赋,他的文字细腻、平滑、很多语言直指人心,那些对音乐和影片的感悟时常能够在我的心里引发些许的共鸣。语言中虽然流露出难以掩饰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但却读不出一丝的矫揉造作。他是在有意无意的将自己塑造成为那些备受高考折磨,被压抑了太多偏好与情感的高中生的偶像,他巧妙地将许多看似难以相处的矛盾集于一身,塑造出一个看似完美的自己。书中的他虽然特想念个容易的中专,然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最后还是在重点高中就读。虽然平日里又是cd又是电影又是小说又是网吧的,但学习成绩却始终优异。虽然其家境已经相当不错,有个作“金领”的老妈,但仍然依靠自己的文字自食其力的挣取相当可观的稿费。虽然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但却老师喜欢、同学爱戴。虽然经常可以听一晚上的摇滚乐,但也可以做一晚上的数学练习题。等等等等。看到这些真是令人羡慕不已,想起当初苦闷的高中岁月,我想每一个认真走过来的人都应该不会和上面的人物联系起来,即便是我所见过的少有的天才也似乎未活得如此洒脱。听那么多的另类音乐,看那么多的闲书,过那么丰富多彩生活,最后还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考出一个那么辉煌的成绩。
   留在我记忆里的高中生活是永远上不完的自习,作不完的练习,听不完的鼓励,受不完的打击,还有一个看不清楚的未来。 每个人的心里都绷着一根弦,晚自习后每一盏灯都在提醒你还有人在花比你更多的时间学习,在试图超过你。于是所有还存在于心里的那些是否可以听一会儿音乐再学习的念头早已消失殆尽。我想现在高中孩子们的压力应该是有过之,而决无不及的。这样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身心的疲惫和心灵的空虚。而郭敬明,恰恰就像一颗救心丸似的将大批大批的高中生们救离于水深火热当中,给他们展示渴望的生活,让他们惭愧自己阅历的浅薄,然后用仰视的目光认同这个同龄人,感叹为何人家生活的如此精彩而自己却如此疲惫。这些渴望、惭愧、羡慕、感叹汇聚在一起,就转变为一种深深的崇拜,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时,就演化为一种现象——所谓的“郭敬明”现象。
  
  
原创[时事关注]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