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二丫傻子-个人文章】
畅销书之我见
□ 二丫傻子
2005-05-26 14:04
收藏:0
回复:0
点击:4961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想起了一个文坛掌故:数十年前,世界书局的老板为了讨好读者,请当时的小说家程瞻庐先生写一部《唐祝文周四杰传》。程先生写好这本书后,自认为品位不高,想要用笔名发表。但其实老板正是要用他的名号做广告,于是婉言拒绝了他的要求。岂料《四杰传》出版后,竟然 风行一时,成了程先生最畅销的一部书。而程先生自己所认为的得意之作〈〈茶寮小史〉〉却几乎是无人问津。
据说,〈〈茶寮小史〉〉是一部通过茶馆的发展变迁来反映旧社会的风俗人情的作品,倘若果真如此,〈〈茶寮小史〉〉一书至少在思想内容上是高于〈〈四杰传〉〉的。这就不免要让人产生一系列的疑问:何以作家自认为是心爱之作,却又少有人与之共鸣,这种现象能否说明所谓畅销书的真正含义?
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都是要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他自己的心声的。但是,他所要面对的读者,却是被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浸淫着的读者,在他们当中,除了少数专业的评论家以外,很少有人能站在作家的立场上去体会作家的创作意图。他们在选择书籍的时候,更多的是凭借个人的好恶,而绝不是和作家同样的面对江山社稷,天下苍生。这种不争的事实,势必造成读者与作家之间难以 达成共鸣。于是,一些优秀作品被打入“冷宫”的现象自然也就不足好奇。
相反,有些作家为了迎合读者的品味,不惜抛开自己的行为准则,总是针对读者的兴趣,投其所好,“对症下药”,炮制出一部部销路甚广且很受读者欢迎的不入流的文学作品——假如必须要称之为文学的话。结果,光环有之,金钱亦有之,几声廉价的喝彩,几张眩目的钞票,把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弄得忘乎所以。至于什么对生活的责任,什么对文学独特的感受,通通抛到一边,且专心做读者的奴隶。
由此可见,所谓的畅销书,大多不过是某些人通过研究分析读者的爱好,为迎合他们的口味而臆造的产物。其闭门造车的技巧或许有,但是若要论及艺术水平和思想水平,为人称道的地方却是寥寥无几的。
当然,我并非是说所有的畅销书都一无是处。有些作品,虽也被列入畅销书之列,但它们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水平,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譬如上世纪九十年代风行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王安忆的〈〈长恨歌〉〉等,还有些作家,其作品生前不为人重视,但逝后却为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无限光芒,像斯汤达,卡夫卡,普鲁斯特……
可见,好的作品,最终还是会赢得读者的心的。关键在于,作家能否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探究民族文化。而一个作家的心声,一旦通过成熟的作品表现出来,也定会拥有许多读者,定会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广大群众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畅销书或许可以证明作家暂时的读者市场,但不足以代表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因此,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想着怎样使读者接受并赞成自己的观点,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而不是一味地讨好读者,屈尊媚俗,追逐一时的利益却埋没了自己的全部才华。
作者签名: 碧水长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