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小雨淅沥-个人文章

最后一本《幼儿画报》

小雨淅沥
2005-05-27 08:51   收藏:0 回复:1 点击:5488

   
   老公带孩子去书店,因为女儿说老师要求买一本训练口算的数学练习书。
   两人过了好久才回来,一进门,先生就用略带夸张的口气跟我和老太太说:“真丢死人了,我可不再带站儿去书店了。”看爸爸这样说话,站儿有些难为情地往里屋跑,手里紧紧拿着几本书。
   我很好奇:“怎么了?”
   “让站儿自己说。”老公的表情还是有些滑稽。
   我——不——说——”站儿不出来,但声音挺大。
   “你说说,站儿多大了呀?我让她挑书,她先是挑了一本《基础素描》,这倒行,刚学素描,有热情,我支持她。可接下来,你说她挑了一本什么书?”
   “什么书?可笑啊,居然是一本《幼儿画报》!”
   “为什么要买《幼儿画报》?”我也很奇怪,站儿已经是9岁的小学生,长篇成本的书也看了好多,怎么还想买幼儿时代的书?站儿曾经跟我探讨过,什么年龄是婴儿,什么年龄是幼儿,现在,她知道自己超过七岁,不是幼儿了,而是处于少儿阶段,不应该买幼儿时代的书。
   “人家卖书的也奇怪呢,他们问,这个孩子是不是以前没看过《幼儿画报》。我告诉他们,不是吹,我家的《幼儿画报》摞起来也有孩子那么高了。”
   “那你怎么还给她买了呢?”
   “站儿要求买这样的书已经让我很难堪了,但她告诉我这是最后一本了,我再不给她买,那就更难堪了。”
   站儿虽然也觉得不好意思,但我进里屋,见她拿起书已经看上了,也不管我们还在为这件事情喋喋不休,表情还挺专注的。
   我过去,让站儿把书给我看一下,站儿有点恋恋不舍地递给了我,她正看得来劲呢.
   随便翻了一下,也难怪孩子喜欢,不看别的,就是那些好看的连环画就够吸引人的了,色彩艳丽,画面鲜活,故事生动,文字多少适宜。而且许多故事也很有哲理呢。有些故事也不完全低幼化,同时也有很多故事的文字比他们语文课本上的还多呢,阐释的道理对她这个年龄的孩子也有价值。
   我突然想起了自己读书的事情。上初中的时候,我还读《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呢。当时我也算青年了吧?也没因为那两个刊物上有“儿童”和“少年”的字样就有谁阻止我啊。上高中的时候,我还买了一本建国以来《儿童文学》作品的精选本,喜欢得不得了,后来别人借去了,再也没找回来,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可惜呢。但现在有很读儿童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呢,比如严文井《小溪流的歌》,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张天翼的《不动脑筋的故事》等等,为我后来读更多更深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基础,也为了现在为女儿选择适合她阅读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基础。
   想到这些,我也释然了,对站儿说:“以后这样的书也可以读,但不能光读这样的书,知道了吗?”她点点头,我又说:“也别说这是最后一本,偶尔看到喜欢的或者好的,也可以买一本么。”一听这话,站高兴地跳下地来,站到凳子上,在我的脸上一阵亲,把我的脸都弄湿了。
   晚上,我和站儿一起看书,站拿着那本《幼儿画报》,指着封面问我:“妈妈,你看这个多有意思,小狐狸打针的时候,用锅挡住了自己的屁股,那你说说,在医院打针,怎么会有锅呢?”
   听到站儿的问题,我又很放心了,虽然说低幼读物让孩子简单,但孩子不止接触低幼读物,她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这些东西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也算是开卷有益了吧,对于孩子读书,我当然可以不必苛求了,有的时候就由着她的喜欢吧。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