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晨馨-个人文章】
网络与现实的思考
□ 晨馨
2005-06-09 17:50
收藏:1
回复:2
点击:5338
在这个世界里,或许相遇相识与相知相爱就象天之云和地之鱼。
这么说也许会让你不解和困惑:这两样不相干的东西与"相遇相识和相知相爱”有何关联!?但你想过没有?要在干枯的土地上自然地“长出鱼来”当然要有水和其相应适宜的生存的生态环境。人家说水可人工引来,但它是后来的事了—-你毕竟还得营造一个生态和赖以生存的环境,但在这里已经是在有生命生存的大自然为前提的环境下了;其实要在这干瘠的土地上自然演化一派“虫鸣、鱼跃、草荣”的生机景象,如果依顺着“生物自然演化”的进程,那我想老天得耗几十万年的造化,这才会有云有雨,有草有木,有水有池,有虫有鱼......,才有一片生机盎然的气象和生态。
说到这里,便可以说—“只有云化为雨才能有鱼水之情”只是生物自然演化的飞跃阶段与高等阶段,而人能“从相遇相识到相知相爱”—这从“自然演化”、“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那才是真的不容易啊。这就是所谓的“鱼水之情”,如果只有“东风化云”、云降为雨水才可有这个生态和氛围,那么造化造就这个天地、这个自然和这个社会该是多么漫长啊,更何况造就这个人及其相知相识的情感世界?
其实相知相识也要有它的条件和基础,没有这相遇的环境和心灵接触的空间,那你我永远是陌生,这就是说:人间情感需要一个生长的过程,而并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然,这个“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也并非象以上所说的那样需要“天长地久”的过程,但在这个现代法理的社会中也应该有个现实的“了解、接触、情感融合”的过程和时限。
有时我很感慨这风云变幻的人间,感慨这个网络的情缘世界。这个世界的生态,有如无壤种植,让相遇相识与相知相爱会变得那么的间接、那么的神速和那么的空泛。人家说这是新新人类的生活方式,需要转换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更换生存的意识。看来这的确得整合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内容、方法方式和思维模式,洗面革新,洗脑换代!这也许是社会高度文明的“必然和归宿”。
因此所谓的“罐头化”、“超市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等“四个现代化”好象已成为新新社会生活的必需和特征。于此所以都市的情缘可以集成包装了,可以摆上超市的橱窗了,我们只要在网络的超市上便可选择所需“爱情罐头”,你也可以网络上选择“情缘的超市”,我们的相遇相识与相知相爱也只要坐在电子数控的城堡里不动也可“有缘千里来相会”。
这样的情缘的确是“电子情缘”,你说那我们的“相遇相识”与“相知相爱”是不是“天之云”和“地之鱼”啊!?这个造化的过程不再是那个该死的漫长的痛苦,在这网络的瞬间便有情缘的“鱼水之欢”和“海誓山盟”。我惊诧这“进化的飞跃”和“速成的高科”,那我们几千年积累的伦理、道德、理论、哲学和法理等智慧和文明都将是人类始起的“记事的结绳”、 “叙寓的壁画”和“刻意的甲骨”。
话说到这里你不觉得:‘在这个世界里,或许相遇相识与相知相爱就象天之云和地之鱼’,的确有它的社会的基础和“二元哲理”的意味;它有“传统演化和进化”的蕴意也有“网络速成和集成”的“爱情哲学”。这种沉思后的总结及其勉强的说法也惟有如此而已—对这个网络混沌的时代及其派生的种种社会行为,人们至今无法确切说明和明确概定这个深层的原由和法理,因此这就亟需我们的仁者智者共同来探索、共同构造一个“理性和谐”的网络社会和网络时代。
作者签名: ----午言 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