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雪堂-个人文章

我为什么关注青春小说

雪堂
2005-06-21 16:34   收藏:0 回复:9 点击:5116

    关注青春小说,在“青春小说”弄的满城“残酷”气味的年代里,是一件让所有朴实的评论家们认为很“另类”的事情。首先,有些“青春小说”作品败坏了所有事;其次,即便是严肃的青春小说——你我都知道的,也没有评论的价值,不值得破费笔墨。然而,青春小说现在是站在今天“小说创作题材”的台上。
   如果我们向前追溯呢?——上个世纪最末的几年里,反腐题材最引人注目,陆天明、张平、张成功、周梅森等作家创作的反腐小说,匍一付梓便直接被改编成影视剧本,原著更是畅销,这些小说家开始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发布新书,反腐成为时代话题,社会阴暗面开始受到各种需求的读者关注;九十年代之中,《废都》、《九月寓言》、《曾国藩》引发了一波波凶猛的评论格局,长篇小说的历史性、美学价值、时间跨度反思完全败倒在“题材”之下,其他价值仿佛更是从来不曾存在过一样;八十年代末平民阅读圈内最流行的小说载体,是众多出版社独立刊印的小说合集杂志,暴力,凶杀,色情,玄疑各种题材的中外小说作品济济一堂,版权问题还在蒙昧之中,多数人还活在“买小说读”的意淫生活之中,题材并不处于主宰地位;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之初是解禁的幸福时刻,有封面的西方名著重现江湖,各种思潮逐渐活跃,恢复高考的博士生周国平写了一本《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无意间获得读者的巨大共鸣,尼采复活及至后来走出了“法西斯主义思想渊源”与“反动唯心主义唯意志论”两顶高帽的阴影。思潮活跃,小说创作以其主题进入慢的特点正在潜藏生机……
  在当代,青春小说其实并不完全是台上的主角,聚光灯处,多了一人。那便是“反思文学”。我原先喜欢反思,结果处处受人强迫,读书时完全没有愉悦之情:说的不是常人常识,古今对比、中外对峙,没有丝毫可做比较的状态。反思文学因为反思应该具有的文化价值恰恰因为强制反思而永远地失掉了,刻意做反思而成为文学题材,反思便使人昏昏欲睡。我们普通的读书人,往往一提反思便觉心“沉甸甸的”,误以为此反思文学的文本价值也是沉甸甸的,读了之后也觉沉重及至沉痛,然而转念想来,这究竟对我们现今生活有多大帮助,却很难说。少不得被骗了购书之银。然而一提“反思”总是有价值的,不反思便是丧心病狂的。反思遂成为当代一种新型迷信。
  我不愿再多读“反思文学”,便挑中了“青春小说”,虽然很残酷,但是当代人的生存本能强的无以复加,不管多么残酷,我相信我们都能好好的活着,然后去迎接那些重复的情节。我现在愿意评论“青春小说”,愿意关注它创作上的发展,因为,它毕竟代表了社会对当代小说创作的态度,同以往每个年代一样,关注这个并没有错,我不担心这样做是可耻的。
  
  2005.5.31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