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钱王爷-个人文章】
洗手洗心 净身净心
□ 钱王爷
2005-06-28 13:39
收藏:0
回复:0
点击:4680
曾经读过灵魂兄一篇文章《飞泉谷洗心》,上面写到峨眉山“凡山素水,野草闲花,那恢弘,琳珑,粗放,秀丽,那白昼黑夜吐与纳,舒展与含羞,那特立独行与攀援取巧,各具境界又扶助牵持,浴日月之清华,吸天地之精气。”于是,洗心成为一种素山素水之间自然,每次造访名山胜水,不免要去寻找文中那种融合了多种要素的精彩,让心在山水之中得以清洗,让心在自然之中感悟。
洗心在宗教中是一种仪式,也对洗心有着严格而细致的要求。古文云“夫心,虚灵之府,神明之舍,妙古今而贯穹壤,主宰一身而根柢万事,本自莹彻昭融,何垢之有?然气禀拘而耳目口鼻四枝百骸之欲为垢无穷,不假浣之之功,则神妙不测之体,几何不化于物哉?于是退而求诸日用之间,从事乎主一无适,及整齐严肃之规,与夫利斧之喻,而日孜孜焉,廉隅辨而器宇宁,然后知敬义夹持,实洗心之要法。”洗心对于我,暂时达不到那种要求,所能达到的洗心程度,也大抵只是停留在反思的境界。
一次偶然的机会,走进了无锡灵山景区,那是一个拥有世界第一大佛的人间胜境。踏过五明桥,入大门,迎面看到一朵白色莲花,上面涓涓细流随着支座缓缓落下。好多游客都围在莲花池周围,接着莲花里面落下的水,洗洗额头,洗洗手,听导游说,这就是灵山洗心池了。
洗心是人生活着的反思,是一种觉悟,于是有人提出过“洗心如镜”:如果自己能够不时地清洗自己,让自我内心或者今日之我光亮如镜,映照出所有不得已的卑琐和无奈,让自己能够以自我之清明映照乾坤之朗朗,那么生命存在的本意或者已经昭然。
导游说,灵山洗心池很灵,在灵山洗心池洗过的手,去打牌赢钱的几率会大大提高。游客听了都哈哈大笑,我哑然:一个佛教胜境的洗心之池,却被世俗当作了赢利的本原,是世人的可悲还是世俗的无奈?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我的灵魂曾经鲜嫩如花,我是否忍心将自己供奉佛前,来乞求自己避免来生不可避免的辗转,而佛,又是否会接受我如花的灵魂呢?”曾经在网络上阅读过的一段话,忽然跳出我的脑海,面对灵山洗心池,面对灵山大佛,大佛会不会接受我的灵魂呢?洗心如镜,而波澜不惊的心海,到底有多少的成佛之心呢?
在我的记忆里面一个《洗心的故事》: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在一次为了抢救在路边的一个小孩子,她被汽车撞到,那次事故让她眼睛瞎了,从此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有一个小伙子,年轻而有为,一大串地荣誉背在身上,但是他的生命处于白血病的晚期。
机缘巧合,小伙子在临死之前将眼角膜捐献出来,而那眼角膜又被加到了姑娘眼睛上。姑娘睁开眼睛重新看到世界的时候,她坚持要谢谢捐给她眼角膜的人,但是她看到的是一张小伙子的照片……
故事就是这样简单,事情也很真实,小伙子是一个佛教的信仰者,他是一位佛教高僧的弟子,出生的时候受过磨顶之礼。他在自己的日记里面记录着他对洗心的认识“师父讲修行修身,我还没有达到自度度人的境界,我只能将自己的心先纯净,将日常的生活作为洗心的实践了……”“当看到那个女孩的事迹和照片,眼角膜捐给她,对于将自己生命延续是一种很好的归属。”
久居浮世的悲哀,一次次在心灵的扣问中自我谴责;常处人间的无奈,一回回在反思的积淀中自我发泄;无奈而彷徨的选择,毕竟达不上洗心的清净无为。
一路洗心而行,自然觉察天下安宁,一种同于祥和,超越祥和的意境,在行之中,在思之中缓缓流露无遗。祥符禅寺飘扬而出的声声钟声,回荡在太湖之畔,伴随着丝丝湖水之香,沁人心神,顿时暑意消了很多。
走在菩提大道,迎面走来几个僧人,看到行人致礼都以合十还礼,一种回归本然的问候方式,让灵山变得如此温情动人。灵山设计地很好,先让游人以手洗身,再留着一条大道以行洗心,一路观景一路洗心,芳草与菩提之树作为洗心之路的陪伴,使洗心不觉孤寂。蓝蓝天,青青草,净净土,大大佛。如此的洗心环境,又有多少人可以抗拒?
攀延上去两百余阶,七幅灵山史卷文脉涔涔。窥基当年受师玄奘的嘱托,在小灵山建立慈恩一宗,到如今也有千年的流承。香积厨的点点痕迹,似乎彰现当年僧人的苦难之修;八角井的宽博,记载了一段人与自然的故事;白莲池,神仙为之多留步……
站在佛脚瞻望,青龙白虎拥抱侧身,三万倾太湖溜光溢彩。一程不算短的路,就在不知觉中过来;一段不算短的历史,就在不知觉中沉淀。
利用回程在景区又流连一番,走到出口的地方,再次回望了一眼大佛。也许——到灵山洗心,一路过去,整个灵山之行即为自觉觉他的修行之行。
作者签名: 一如往事多无梦,几往今来心上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