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落花风雨-个人文章】
神秘辽河源
□ 落花风雨
2005-06-30 18:25
收藏:0
回复:0
点击:5275
平时爱看些历史方面的书籍。对中原很是向往。塞外北方,在过去是化外之地,尽管满是青山绿水,但终究历史的积淀还是荒疏了些,于是心里就有些惆怅。一日,听人说起契丹的发祥地就在辽河源。我急忙的翻出《辽史》,果真令我惊奇,“相传有神人乘白马浮土河(今天的老哈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由平地松林泛潢河(今西拉木伦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辽史》卷三十七)这就是契丹民族有关其始祖奇首可汗美丽的传说。这支古老的民族,长期居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曾创造了辉煌的时代,与北宋王朝遥遥相望。在同北宋王朝签订《澶渊之盟》后,契丹的势力也达到了辉煌的顶端,公元1004年,就在马盂山的脚下建立了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大明镇),于是在马盂山莽莽的林海里,经常的跳跃着萧太后(萧绰)矫健的身影,在土河汤汤而下的河岸边,时时的出现辽代帝王垂钓的场面。今天,辽河源便成了我心中的一块圣地。
尽管辽河源离我如此的接近,时时的使我产生了解她、接近她的冲动,为此我曾去过几次辽河源,可每次前往,都使我愈加觉得她的神秘。她就象一位静静的,隐藏在深山中的少女,欲语还休,欲笑还颦,羞羞的蒙着神秘的盖头。
有幸参加辽河源文化采风活动,心里充满了期待。出发的那天早晨下了雨,天空阴阴的。我的心也是惴惴的。就在欢迎仪式上,一阵急风暴雨,如同金戈铁马般的喧嚣,只搅的天混地暗。神秘的辽河源又以如此神秘的方式来迎接远方的客人。
三天的流连,三天的感慨,永久的回味,永久的遐思。神秘的气候,变化无常。初日天阴如墨,流云在头顶上飘动,仿佛触手可及。翌日天朗气清,及至晚间,风云变幻,骤雨突至,原先准备的篝火晚会只好遗憾的取消了。夜里风吼林啸,小木屋似乎在瑟瑟的发抖。早晨起来,凉风吹面,仿佛那久违的萧瑟的秋风。这神秘的气候,真让人摸不透呀!
这里的气候特别,水也是别致。行走在林间、草场。耳畔不时的响起淙淙的水声,细细的如儿女的呢喃。仔细寻去,却找不到她的踪迹。继续行走,眼前一亮,那淙淙的细流终于亮出她那婀娜的身姿。清清的,喝上一口,清醇甘爽,沁人心脾。正当你流连观赏时,却倏忽的在眼前消逝了。就象顽皮的少女,打个招呼就跑掉了,让人很生惆怅。说这里是辽河的源头是不错的,但具体找到她的源头却难。漫山遍野的涓涓细流,随处可见。她不象一般的溪水,在石上、河床间潺潺流动。而是躲在林下,藏在石底,隐在草中,淙淙作响,象跳动的音符,欢快的流淌。不管风雨多么的狂野,永远是含情脉脉的温柔,不改从容的本色,象一位翩翩的少女,娴静而悠远。
水的别致大概得益于浓郁的绿吧,我时时的这么想。纵目远眺,那横山遮目,青翠欲滴的绿呀!尽管是那么的夺人眼目,绚丽多姿。却永远是那么的清纯,远离世俗的侵扰,丝毫没有红尘中的风尘行色。清新的让人不忍心去触摸。我曾倒过坝上草原,见到的是一种心中激动的苍莽和辽阔,于是心中就想起了那首《敕乐歌》,那里孕育诞生了强悍的匈奴及蒙古民族。在辽河源,我领略的是另一种美,一种秀气的美,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美,她就象是一块美玉,玲珑剔透。如少女一样的清新,明快靓丽,秀中慧外。莽莽的林海,一望无际,横亘在冀蒙大地的一角,树木葱茏,花草繁茂。使人流连,让人忘忧。徜徉其间,尽可得山水玄妙,忘世俗烦忧,我真正的做了一回悠悠林下的隐士了。
静坐在辽河源头的巨石边,我的思绪也飞到了遥远的过去。我仿佛看到一位英俊的少年男子,掬一捧清清的泉水,肩头披几许浓浓的绿荫。少年回头凝望身后的青翠如黛的大山,眼里流露着怀恋的目光。然后就毅然的跨上白马,沿河而下,去追逐一个梦,一个遥远的梦。我的耳畔仿佛回荡着金鼓铮鸣之声,眼前跳动着的是一位英俊女子腾挪的身影。神秘的山水,孕育了神奇的民族。契丹——一个伟大的民族,就从这里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广阔的辽河大地,走向了中原,走向了世界。就象这脚底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汤汤流淌的大河,洋洋大观,挥挥洒洒,写下了一路的神奇,留下了许多的神秘。从此,世界记住了他们,后人记住了他们。
当我徜徉在残垣断壁的烽火台下,行走在线条粗犷的石羊石虎中,翻检着沉重的史册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究竟是什么因素支撑着契丹创造如此辉煌的成就,是那涓涓流淌的山间细流吗?她是那么的从容和娴静,仿佛洞彻了一切后的成熟,一切到她的手里都是如此的镇定和自信。还有那一望无际的翠绿,清新秀美,强悍中透着柔美,使她具有包容一切的胸怀。也许这就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源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