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阿剑-个人文章

感受忧伤与烦恼

阿剑
2005-07-20 10:51   收藏:0 回复:3 点击:4235

    这年头,我们不但要去经受自然界中风霜雨雪的所有灾难,我们还要将自然界所没有的苦难也自己找来尝尝,因此注定忧伤与烦恼是与我们长相伴随的了。或许大人物会因忧国忧民而激发昂扬的斗志,而咱小老百姓则常因忧烦而茫茫然不知所措。近些日子,气温持续高热,心情却一直灰冷。时事新闻每天都有灾难事故这些使人不开心的消息入耳入眼,更有亲戚好友间生离死别、疾病伤痛等不遂心的事接踵而来,生活、工作的情绪本就提不起来,日前更亲身遭遇了一个黑色星期天的挫折(详情不堪回首,只当破财挡灾),真真领会了人生于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据说外国人遇到忧恼,常采取发泄的方法,如日本有些公司为让员工保持正常的工作情绪以保证工作效率,设有专室让人宣泄胸中闷气。室内悬挂沙袋,让那些有忧烦的人去痛快淋漓地拳击,待到汗如雨下,精疲力竭,心中的那口气也就透出去了。中国人许多相信酒能解愁。不是有曹操的“慨以当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的“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为千古流传吗。而依我看,“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人在忧烦之时,往往一筹莫展,都知道“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消忧解烦的最好良方莫过于使所忧烦的问题得以解决,但往往就是求之不得才为之忧烦。忧烦多了,总要寻些解脱的办法,我平常倒也有应付的办法,一是赶快找个机会外出,转换一个环境,让大自然的美妙来陶冶自己的心胸;再就是找个朋友倾诉,好友在身旁,尽情发泄个够,心中也就轻松了;好友在远方,打个电话,因为空间阻隔,情感交流受阻,也不提那忧烦之由,只找些实不要紧的闲扯,尽管言不由衷,可也使心中的忧烦淡化了许多。后来觉得找朋友倾诉有些不妥,将朋友作为泄愤对象本身就很不够朋友;何况毕竟是两个人,彼此就有对方难以介入的情感,找个朋友当“听众”,有时你讲了半天他尚不能明白;有时你讲完了气顺了,他却还在那里为你感慨半天,叹息不止。于是我已少用这种折磨朋友的不雅做法了。不过这次经历之后,倒觉得有些感受了忧伤与烦恼之后的体会要与朋友们分享。既然忧烦于我们是无法回避的,那么我们就好好地来感受它吧。
   大千世界中,无忧无烦的人恐怕是不存在的,古人去:人无近忧(远虑),必有远虑(近忧)。当我化解了忧烦之后,再来看看这世界,再来看看自己,我的感受犹如去经历了一场漂流,孤舟闯过激流险滩时,心是十分的紧张甚至惊悸;但险滩过后,到达一波平浪缓的开阔江面,尽管身上衣裳湿透,心中仍有余悸,可人的视野开阔了,不禁得胸怀豁达了,心灵也坦然了;再回过头去看,闯过来的激流险滩却原来是一道风景。于是我抚平悸动的心,笑对两岸风光。一个无忧无烦的人也像一个只坐在游泳池边看他人水中嬉戏的人,他不会知道水中的感受是什么;只有下到水中,甚至经历了风浪,在水里挣扎一番,他方能有水里的认识和体验。忧烦让我们领略了人生道路上的另一种风景。当然,险滩之后有平静,而平静的前面又复有险滩,就如我们排解了忧烦之后,由于欲望依然强烈,好梦依然频频,生活依然是不尽人意的,所以忧烦依然不断。但当我们在感受了多次的忧烦并将它排解,领略其给我们带来的别样感受后,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生活若是无忧无烦,则这种生活是无滋无味的。我们希望生活是甜的,也宁愿是苦的,但不要是无滋无味的。
   2005年7月20日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