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钱王爷-个人文章

四年一觉扬州梦(1)——扬州风景区、园林印象

钱王爷
2005-07-20 14:49   收藏:1 回复:0 点击:4917

    在扬州四年中,虽不曾花很大气力于纵情扬州山水,但时而的休憩佳处,总在四年扬州生涯中落下点点回忆。
   宋代著名词人姜夔著《扬州慢》云:“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一首清雅略带政治的词,将扬州的几处公园、园林容纳其中——住西佳处、二十四桥所在的瘦西湖,另外由于个园、何园(原寄啸山庄)为私人府邸,在词中不曾提及,大概是由于我们姜先生不曾进去的缘故吧。
   竹西佳处,是位于扬州城北的竹西公园,相传曾经一度“八仙”在此休息,而吕洞宾更是在此与荷仙姑同同升天。竹西公园是以野炊为主要特色的,里面有一个小湖,几个池塘,一个动物园,一个植物园。小湖是供游客野炊之后划船休息的,而每年春、秋季总有扬大各学院的学生来竹西,然后在小湖中打水仗,把彼此泼得全身湿淋淋后欢笑着回学校。现在的动物园中好象只盛夏几十只孔雀,别的都已经转移到别处去了。植物园中培育了一些季节性的花,用小盆载着,到花开的时候被拿来作为路边景点处的装饰。植物园暖房中还竖有一些八仙像,各种姿态刻画着“八仙”,而角落处的几个白色木像则是记载当年马可·波罗去扬时的一些佚事。
   瘦西湖是扬州极富盛名的,甚至在苏州火车站的正前方都有一块硕大的“扬州瘦西湖,国家首批4A旅游单位”。瘦西湖中的很多景点都是为人所熟知:二十四桥、五亭桥、白塔、……一个景区通过瘦西湖贯穿,水陆依依形成瘦西湖无限风情。还记得大一时候与同学因惧瘦西湖之高额门票而骑车饶着公园的围墙走,走到农田的深处,终于寻得无墙之所,但被瘦西湖延伸的支流打断了。看到岸边有头牛,便与放牛人攀谈,最后以5元/2人的价钱用水牛将我们“送”进瘦西湖。小心翼翼到踏在牛背上,趟过了那湾浅水,顺利进入了瘦西湖,成为の年中之美谈。后来大多都办年票,便再也没有爬的需要了,但似乎乐趣也少了。五亭桥其实颇有特色的,据导游说在晚上明月当空的时候,人在五亭桥下能从水中看到5个月亮,我没有看见过,因为瘦西湖除搞活动之外是晚上不开放的。在瘦西湖公园里的路都很有特色,有“会唱歌的路”,有“眼睛会动的动物”,留给细心的游客去发现吧。瘦西湖公园的门特别多,大概有五、六处的样子吧,所以你只要想进瘦西湖,是很方便的,但要想从一个门进再从那个门出,瘦西湖的全部景色总是无法窥全的。
   何园,是原来一盐商的府邸,原名为寄啸山庄,里面阁楼、山水、曲转长廊都是极富特色的。何园较出名的是那千米的长廊,在一个不算大的私家宅院里,迂回曲折,竟然四通八达,将何园所有建筑都连成一体,更在何园西南角的一堆假山之中,体现了我国最早的“立交桥”思想,成为一经典之景。《还珠Ⅲ》开拍时,大部分的景都在何园与个园采的,故每次在看《还珠Ⅲ》时,总不时冒出“那里我也站过”的感慨。
   个园,以竹闻名于天下,很多珍惜竹种都能在其中得以一见。个园略比何园大一些,在竹林深处别有洞天,亭轩楼台,假山真水,布置地错落有致。若能遇到周末去学弹扬琴的小姑娘,还能伴着人造泉水而心神俱朗。个园分东西两支路,西支路有一段是全用鹅卵石铺就的,一些年纪大一点的老头老太们都喜欢赤着脚在上面散步,时而累了便在路边石凳休息一番。原以为个园有方竹,但踏遍园林都不曾有见,各式竹种倒有近百来种,却总因未见梦中那株方竹而深深遗憾。另外,个园刻画扬州月亮城也有一个佳处,是月形门,而地上有一朵大大的梅花,在我离扬时个园正在改造,不晓得现在是何种模样了。
   荷花池、茱萸湾、凤凰岛、瓜洲古渡、朱自清故居、扬州八怪纪念馆、梅花岭、史可法纪念馆等等都是扬州颇有人气的,而天下第五泉所在之大明寺,更是香火旺盛。以前的乾隆皇帝下江南下船之所——扬州市博物馆门口的御码头,似乎已经不再吸引众人的目光。马可·波罗的雕像也因久曝于露天有些破旧,成为周末举行古玩之类拍卖会的见证。
   扬州下属的高邮、宝应、仪征、江都,大多都去过,而高邮的东湖度假区作为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的确是人间天上,百鸟朝凤的热闹与原始森林的宁谧完美地结合,用原木做成的道穿梭水中,宛然是个与世隔绝的胜地。文游台,相传为古代才子秦少游读书之所,终因时隔太久而印象不深了。江都的花木,是在社会实践时去了解到的,很不错。
   扬州公园园林之俊、之美,似乎曾有历史之根。从盐商们发家之路到抗敌英雄之墓,从佛教的流传到文化的变迁,丝丝点点都透着一种历史的厚重。
   去看扬州,还是先去了解扬州的文化,先到那绝不逊于古镇周庄的扬州小巷中串串,或许你会明白扬州人是怎么样从历史中走出来的……

作者签名:
一如往事多无梦,几往今来心上秋。

原创[文.在路上]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