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水流云在-个人文章

我谈“评诗”

水流云在
2005-07-21 09:10   收藏:0 回复:1 点击:4387

   
  
   与友评诗,很是惬意。以笔者多年的心得,现将评诗的要点概述如下:
   评诗最要紧的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必然”,不如此,便有失偏颇。
   第一,“知其然”,是读懂的范畴,若读不懂,或理解得不全面、不充分,便无从评起,或有“唇嘴”之嫌。这是评诗的基础,也是评诗的最初的层次。
   第二,“知其所以然”,是评者、读者头脑中的二度创作了,写出来,便是诗评的较高境界。若能透过作者诗的意象,参透作者的理想、信念、心情、思绪、意图、目的,进而对诗的写作技巧有所感悟和把握,便是评诗的第二重境界了。
   第三,“知其必然”,是指要高屋建瓴,虽是评“诗”但要跳出“诗”外,俯瞰诗的背景,进而对诗之产生的时代特点,发展程度,社会大众的个体、部分群体以及整体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有较为深刻的体查和判断。
   若对此三种境界游刃有余,便称为“化境”,最难达到。
   现以《诗经》中《郑风 叔于田》为例说明。
   叔于田,巷无居人。豈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飲酒。豈无飲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于野,巷无服馬。豈无服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评诗的第一重境界:写了什么?知道诗中写的是一位女子对她所爱之人的歌颂,这是最基础的。这位女子的恋人“叔”出去打猎,在整个里巷之中,就再也没有她看得上的人。因为他不但能骑能饮,而且勇武英俊,有美好的品德。
   评诗的第二重境界:为什么这么写?因为通过诗句,得知在诗的女主人公的心目中,“叔”一定是最杰出的男子,举世无双,无人能及。这其实是用夸张的写法,最真切地表现出了相恋中的女子的心理。
   评诗的第三重境界: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诗经》时代青年男女的婚恋生活,展现了纯朴而又自由的上古民风。同时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童年时的精神风貌。
   在众多评诗者中,多数人为第一、第二重境界的评诗者,第二重境界修为最好的称为“学者”,此三种游刃有余的,便是“专家”了。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