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落花风雨-个人文章】
远去的契丹
□ 落花风雨
2005-07-28 09:42
收藏:4
回复:21
点击:7335
远 去 的 契 丹
一、你从远古走来
我曾写过关于奚族的文章,那是为奚人鸣不平的。我写道:“奚族,一个古老的民族,一个与契丹唇齿相依、共为始终的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顽强的生存了1000余年,同契丹一起创造了辉煌的辽文化。由于其处于臣属的位置,被光芒万丈的契丹人掩盖了。”确实,那时就是有替奚人鸣不平的意思。契丹人实在是太耀眼了,就是现在,西方称作中国为“震旦”,就是来源于契丹的称谓。可见他在中国乃至世界都被人们记住了。现在,研究契丹的大有人在,奚人便被冷落了,于是有了我的那篇写奚族人的文章。
今天还是让我们回到真正的话题来。契丹是因为什么为我所感动,是他那悠久的历史吗?是他那辉煌灿烂的文化吗?是他那令人心痛的消逝吗?总之,我们在追逐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过光辉一页的民族。他那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气息在永久的吸引着我们。于是我就有了写一写契丹的想法。
如果我问一下,一千年前,我们脚下的主人是谁时,恐怕很少有人能回答上来。其实,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契丹人,那时,他们正处于事业的顶峰。公元1004年,同北宋的中原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从而奠定了与中原120多年和平相处的局面。这散发着浓郁芳香的美酒是经历了怎样漫长岁月的酝酿呀。契丹人,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历史最早记载他们的先祖是东胡人,其实,东胡人不过是长期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当然包括我们的承德)民族的聚合体,而不能单单的理解为一个民族。在往前的历史似乎模糊了,但我的直觉,他们应该是山戎的后裔,如果是的话,他们的历史可要延伸了很多。先秦时期,山戎相当的活跃,多次入侵中原国家燕国。到了汉代,东胡一度的强盛,与另一个强悍的邻居匈奴发生了战争。结果东胡败溃,远走他乡。从此分为乌桓和鲜卑两支。鲜卑族,因退居鲜卑山(今内蒙哲里木盟沁左翼中旗)而得名。
契丹人真正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是在公元四世纪,“炎帝之裔曰葛乌菟者,世雄溯陲,后为冒顿所袭,报保鲜卑山以居,号鲜卑氏,既而慕容燕破之,析其部曰宇文,曰库莫奚、曰契丹。”(《魏书 契丹传》)从此中国的大地上有了契丹人的身影。让我们在回头来看看他们所走过的道路。东汉时,匈奴人分裂,中原东汉王朝对匈奴用兵,匈奴人远走大漠,从而契丹又回到了 阔别已久的故地。他们的活动区域在松漠间,即今天的老哈河中下游以北,西拉木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他的西面的近邻就是奚族。上面介绍过,奚与契丹是同族而异种,同出于鲜卑族。从历史上看,契丹与奚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在漫长的成长的道路上艰难的选择着,北方地区,幅员辽阔,各民族冲突融合的相当激烈,契丹就象一个慢慢成长的孩子,一开始蹒跚学步,他的身躯还不够高大,力量还不够强劲。他们得学会生存。于是就要依附别的民族。他们向中原王朝臣服过(北魏、隋、唐等),向突厥、回鹘臣服过。随着历史的进程,当形势发生变化时,他们也要改变靠山,于是就有了朝秦暮楚的印象,这是无可厚非的,为了民族的生存才是最高的利益。
突厥消弱了,中原正在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中,于是,契丹就象一只圈在笼子里的老虎,终于的挣脱了牢笼的束缚,此时,他们内部则完成了力量的整合阶段,进入了遥辇氏的快速发展阶段。那时,契丹民族产生了一位伟大的人物,耶律阿保机。于是,一切都显的是那么的水到渠成。在完成对内部各部的征服收拢后,他的巨大的力量终于爆发了,石破天惊式的在中国历史上上演了轰轰烈烈的一幕,此时,大幕已经拉开,就让我们细细的观赏吧!
二、 荣誉与辉煌
游牧民族的特点在于游,行踪不定,逐水草而居。过的是毡房野炊,骑马逐猎的生活。长期以来,契丹人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耶律阿保机,名亿,契丹迭剌部人,其先祖世代为迭剌部夷离堇(军事首领)。耶律阿宝机成为夷离堇后,便开始了他一生辉煌的起点。
耶律阿保机一生东征西讨,先是统一契丹八部,征服西奚、东奚,向北进攻女真,向东讨伐室韦,建立东丹国,向西与党项人开展,向南与中原的后晋、后唐用兵。公元906年正式继皇帝位,国号契丹,后改为辽。可以说,阿保机时代,辽国疆域版图基本砥定了。到了太宗耶律德光时,契丹人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辽太宗将契丹的进攻方向重点放在了中原。终于从中原索取了燕云十六州,将契丹的势力推及今天的霸州、白沟一线。从此,中原的心腹便完全袒露在契丹人的面前。失去了险山峻岭的屏障,从此汉人的日子过得心惊肉跳。石敬瑭,这个汉奸儿皇帝从此便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中原由此遭受西北外族涂炭达四百余年。女真人、蒙古人都是踏着契丹人的脚步进入中原的。我曾浏览过《中国历史地图集》,当翻到北宋一页时,我的心悸动了。说实在的,北宋王朝同过去的汉、唐简直无法相比。就像一个羸弱可怜的孩子一样,躲在历史的角落里,完全失却了中原王朝应有的霸气。它的北方,强大的契丹疆域面积远远超过北宋,西到阿尔泰山,北及大兴安岭,东至渤海,南达霸州、白沟一带。北宋王朝也曾努力过,试图收复失去的土地。宋高宗两次用兵,均无功而返。从此,便失却了收复失地的信心。公元1004年,辽承天太后携辽圣宗耶律隆绪,向北宋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契丹的铁蹄踏及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濮阳),最终同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迫使北宋承认了契丹人对燕云十六州的统治。
契丹的疆域版图,比北宋广大。但为此还不足以证明他的伟大。蒙古人强悍,势力范围横跨亚欧非三大洲。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但我始终无法让我承认他是伟大的民族,他的统治方式是野蛮的,文化是落后的,政治智慧是低下的。契丹正好相反,契丹人在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加速了本民族改革的步伐,他们以中原封建王朝为楷模,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契丹民族是一个向中原文化学习最虔诚的民族。耶律阿保机时代,充分重视汉人知识分子,“两韩”(韩延徽、韩知古)在契丹建国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韩延徽,幽州安次人(今河北廊坊)。后唐卢龙军观察度支使,出使契丹被羁留,为太祖所信任,建议建宫殿,正 君臣、定名分,教民稼穑。韩知古,蓟州玉田人,契丹攻蓟州时,为契丹所获,后为太祖谋事,帮助契丹订立典章制度。
契丹人尊崇儒学,信奉佛教。诚心诚意向中原文化学习,他们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契丹大字、契丹小字。契丹贵族大都精通汉文,也涌现了不少诗人,一些诗作水平还很高。到现在,我们仍能感受到契丹文化的浓郁的气息,佛塔、壁画、经卷、辽三彩,仿佛跨越千年的时空,向我们述说他那风光一时的辉煌。
契丹的伟大还不仅如此,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他那高度的政治智慧。在中国历史上,首创“一国两制”治理模式的先河。契丹人同中原汉人作战,俘掠了不少汉人,辽太祖设立了汉儿司,专门管理汉人事务,太宗时改为南面官制。从此,以南面官制治理汉人,以北面管制治理契丹便成为了基本国策固定下来。这一套凝聚着高度智慧的治理模式使契丹人受益非浅,也使后来的满人深受启发,就是今天的我们,还在沿用他的思想。
三、 消逝——永久的痛
当年我读《辽史 天祚皇帝本纪》时,就觉得天祚皇帝不务正业,整日的就知道游山玩水,打鱼射猎,显见的就是个亡国之君。后来,随着我对契丹人的了解,我才发觉当时想法的错误。契丹,一个从远古走来的游牧民族,即使到后来,在相当程度上还保留着一个游牧民族的特点。他同中原王朝最大的不同就是四时捺钵制度,捺钵就是皇帝的行营,辽国前后建立了五个都城,此外还有春夏秋冬四季捺钵,也就是说皇帝一年中的行踪是随着季节走的,游移不定。他们垂钓捕猎就象我们中原汉人皇帝春季扶犁一样,都有教化天下百姓的积极意义。
海东青,一种小而强健的猎鹰,善于捕捉天鹅,成为契丹人深深喜爱的帮手。因其盛产黑龙江下游地区,因而也成为居住在这里的女真人向契丹人进贡的主要物品。契丹人到了后期,汉化了,越来越追求物质享受了,他们对海东青的索求无度,契丹信使络绎道上。海东青也就成了两个民族冲突的导火索。其实,海东青何罪之有。任何事物都有发展壮大和衰落的过程。历史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逃不出这样一个铁律,当契丹人在创建强大的封建国家的时候,他们的事业也就 到达了顶点。契丹贵族汉化了,也要追求享受了,于是他们贪婪的本性也就暴露出来了。他们对本民族尤其是周遍被统治的其他民族盘剥勒索,以满足他们不断膨胀的私欲。从这一点说,与其说是契丹贵族的悲剧,到不如说是人性弱点的悲剧。
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在他们的领袖完颜阿骨达的带领下,奋起反抗了。契丹人苦心经营起的大厦顷刻间就土崩瓦解了。期间,中原宋王朝在契丹衰落过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契丹逃归的汉人马植提出了颇有创意的建议,后来被史学家称为“海上之盟”,既北宋王朝派人从蓬莱入海,进入女真人的地域,共同商讨对付辽国,以期收回被契丹占领的燕云十六州。后来,北宋王朝瞻望徘徊,两度出兵败归。无奈,只有从女真人的手中花重金赎回燕山府等长城以南八州,收回大同等西北诸州的梦想也化了泡影。不但如此,北宋军队的软弱无能也暴露在更加凶悍的女真人面前,真是引狼入室呀!
冲突是由契丹贵族引起的,而灾难却由整个契丹(还包括奚等其他民族)来承担,在这场空前的民族灾难面前,契丹人的命运就象是大海中的一叶小舟,身不由己的飘荡。契丹人仍是强悍不屈的民族,他们也曾强烈的反抗过,但在更为凶悍的女真人面前,他们的命运是多么的凄惨。据史料记载,女真人建立金朝后,曾下令屠杀那些仍在反抗的契丹人,其中大规模的屠杀曾持续了一个多月。
契丹人是幸运的,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磨砺,终于成就了历史的辉煌,在中国北方建立了强大的国家,统治时期达200多年。同时,契丹人又是不幸的,他们不象女真人和后来的蒙古人,在建立国家后,在中原站不住脚时还能退回故地,保留一个民族生存聚合的基础,因而也就有了女真人的二次振兴。蒙古人,至今仍生存在西北大草原中。契丹人就没有这么幸运,在女真人的冲击下分崩离析了,一部分在耶律大石的带领下,踏上了漫漫的西征之路,最后消逝西亚的民族中。另一部分远走北方大漠,据说今天黑龙江地区的达斡尔人就是当年契丹人的后裔。另一部分在天祚皇帝八弟阿育的带领下南下川、黔、云南一带,改为阿姓隐居起来。而更多的契丹人则在女真人的铁蹄下过着屈辱的生活,以另一中形式生存了下来。
一个伟大的民族就这样的消逝了,我们只有在历史的档案以及那些文物中来感受他们。历史的发展浸透着多少血泪情愁啊!契丹民族的消逝,也就成了我心中永久的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