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扬可-个人文章

风筝样心情

扬可
2005-08-17 18:33   收藏:0 回复:2 点击:4806

    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春天是孩子欢快的季节。童年只有这样的时节才是有趣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
  
  清朝诗人郑板桥在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每每吟起,我便浮想起年少时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与伙伴们放风筝的情景。
  
  风筝讲究扎、糊、绘、放,方能玩出彩儿来。先与伙伴们弄来篾筋,扎成各种动物模样,再浆糊糊上毛边纸,薄薄一层,又涂点红红黑黑水彩。再系上线,线团绕在小棍上,放线时可灵活转动,不至迟滞,就到宽阔的草坪里放,借住风,一点一点地延长手中的线,一点一点地拉大距离。重重一送,送到天上,牵着线就疯快地跑。风钻进松弛的衣服,微微鼓起,脱离了皮肤。此刻感到似乎全身悬空,与风筝一起在天上游动了。云彩里缀满了风筝,金鱼、鲢鱼、孔雀、孙悟空、蜻蜓、黑猫警长高高低低飘飏在微微春风中,遮住了半边的天,与湛蓝的天空相映衬,宛如云儿点缀蓝天般清新和谐自然。引来无数惊喜的眼光。男女老幼,皆是仰面朝天,喝喝叫叫,仿佛要助成一股风势,让风筝借势飞得更高远。儿时的岁月,是那样快活无边。总之是放起风筝来,什么作业功课老师家长俱都忘却,脑海里面只剩下锐声的笑闹与狂野。
  
  沉醉快乐的后果是换来了一顿打骂。被家长收了风筝,于是大哭,是那种没有理由野蛮地哭,没用的,被拖着走了。老老实实坐到家里板凳上,语文算术补齐来做,亦就是收了一颗玩心,现在想起来似乎眼前还浮动着那个四处乱跑的小身影。
  
  随着年岁的增长,知识的拓宽,知道了风筝早扶摇在中国2000多年前的蓝天上了,它承载着人心的欢乐,见证着历史的风雨,甚至有时还能左右着时代的命运。风筝据说是古代有一农夫,在斗笠上系上绳线,无意中被风吹扬于空中而起。又有一说是有人看到蜘蛛丝恰巧粘住一片落叶,受风吹而飞扬起来所引发的。另据《墨子·鲁问》篇记载,“公输般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又说“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公输般就是后人所说的七巧匠鲁班或“鲁班爷”。他制作的“鹊”或“鸢”,其原材料是极薄的木片或竹片。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还有六名儿童在放风筝的情景。
  
  人的记忆总是有所取舍,男人记住自己的骄傲,女人记住自己的青春。正因如此,少年时的放逐风筝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当风筝遇上风即使快乐的痛,仍能乘着狂风天空中爱得英勇……”“天上的风筝哪去了,一眨眼不见了……”关于风筝的歌是那样让我回味和向往,向往风筝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突然记起乾隆二十三年腊月二十四,曹雪芹在北京宣武门里的太平湖冰面上,曾兴致勃勃地为朋辈表演放风筝的情景。他“心手相应,变化万千,风鸢听命乎百仞之上,游丝挥运于方寸之间”,使在场的观赏者乍惊乍喜,赞叹不已。这个苦命的文人,也许惟有此刻,心情随着风筝,冲上了无遮无拦的天空,才真正领略到不知今夕何夕的快意。难怪他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还通过探春这个人物作了一首《风筝》诗:“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后来他的《红楼梦》没写完,却留下个风筝谱。我想,他内心的梦想是向往自由的,就像那一昂一挺,直上云霄的振翅风筝那般。
  
  

作者签名:
我擅长于写魔幻、武侠、青春类、历史性的小说与散文,有点诡谲、沧桑、另类。喜欢以文会友,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把酒当歌,激扬文字!
不讨厌我就联系我吧:yangke0830@126.com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