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阿剑-个人文章

唐人街上的感慨

阿剑
2005-08-19 10:43   收藏:0 回复:2 点击:4052

   
   中国唐代盛时,声誉远及海外,后来海外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华侨也自称唐人,而在海外各国华侨聚居的地方,则出现了“唐人街”。此次到加、美若干城市期间,导游为让我们吃到更可口的饭菜,往往会带我们到各市唐人街用餐。一到唐人街,那浓浓的乡土之音、深深的乡梓之情,使远离祖国的我们没有了语言不通的麻烦,有如归故里的亲切,对我这“老广”来说,所到各市唐人街上,讲粤语似乎又比普通话更方便;而那中式饭菜,即使是一碗汤面或一碟炒饭,也显得新鲜惹味,较之麦当劳更教人受用。
   唐人街是集中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华人经济的中心,在狭义的表象上,她仅反映为一条主要由华人经营的商业街,在这些商业街上,其经营的氛围似乎与国内无异。不过随着新移民潮的发展,许多地方的华人已不再安分于唐人街了,如多伦多,新的华人聚居中心称“中国城”,那里有够气派的建筑群和一流的商业环境。新兴的华人中心不再像旧式唐人街那般拥挤和杂乱(旧式的唐人街其清洁卫生状况为当地较差水平),新的华人中心环境整洁,感觉和谐,其购物环境中体现殷勤的服务和舒适的享受。
   多次经唐人街,心中就不禁有些许感慨: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当我们这些在“本土”上的华人大都还在受穷的同时,许多在海外的同胞都已发财了,这是为什么?每每看到在西方社会完全不同的文明系统中,唐人街能占得一席之地生存和发展,我真佩服这些与我们同宗同祖同文化的人。当然这里面包含几多艰苦,历经几多磨难,唯有他们自己才有深刻体会。不过我以为,唐人街上华人经济能够成功,在于他们发扬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存在着的许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美德,如勤奋、节俭、适应性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重视教育等;又尽可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发展与外界的联系,保持经济与文化的开放性,把自己溶于所在国的社会和经济体系之中;同时,注重克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缺乏理性化、规范化的弱点,用法治的精神来实现自我完善,这样才缩减了华人经济与当地较先进的经济的差距。
   人们往往认为中国人、中国文化“保守”、“传统”,其实,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文化,一旦形成,都会自然地具有维护自身存在的保守倾向。唐人街得以生存和发展,恰恰表明了中国人具有能容忍各种新行为方式、适应新环境的“灵活性”,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经得起时空考验的辉煌的文化。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